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小鹏汽车的名字“太土”?CEO何小鹏这样回应

2.?小鹏「吃了几碗凉粉」,激光雷达是对是错?

3.致命猜疑!还未坐稳的小鹏这次真着急了

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

小鹏汽车的名字“太土”?CEO何小鹏这样回应

       近日,在知乎网站上,一条名为《为什么许多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我们觉得高大上,而中国品牌以创始人命名却难接受?》的帖子引发广泛讨论。该帖子指出,许多国外公司都是以创始人姓名来命名,比如福特、本田、丰田、奔驰等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品牌,而中国本土品牌以创始人命名感觉很“土”,间接或直接对品牌产品完全忽略。

       针对该帖子,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进行了回应。

       何小鹏坦言,当时将公司取名为“小鹏汽车”是有顾虑的,作为投资人,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连钱带人都投了进去,当时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和家人。

       汽车行业有许多以创始人命名的品牌,譬如丰田、本田、福特、奔驰戴姆勒、标致雪铁龙等都是现在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但是何小鹏认为,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一个品牌的最终实力,而不是单靠一个符号或者名字。何小鹏表示,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XPENG?,只要在产品的科技智能和制造的品质工艺上做到足够好,最终小鹏汽车这个品牌一定会让消费者知道相信并且认可。

       对此,小鹏汽车官博也作出回应称,一个响亮的品牌会是一个加分项,但产品实力的高低才是决定品牌高低的终极因素,而不单纯取决于一个符号或一个名字。

       综合来看,产品力和品牌力是两个互补的因素存在,一个好的品牌定位,以及逐渐向好的产品力发展下,想必不会有消费者拒绝这样的品牌。

       了解更多汽车知识,记得关注OK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吃了几碗凉粉」,激光雷达是对是错?

       汽车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我们可以开车远行,去很多原来无法去到的地方、做很多原来无法做到的事情。

       由于汽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汽车的驾驶室里,会有很多用于指示的设备……这些设备在以前是仪表盘,现在则用大屏幕替代。

       另外,为了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在汽车里还会设置用于看**和听音乐的屏幕……这样一来,汽车里就会有很多屏幕。

       现在,有的人认为汽车里面设置很多屏幕没有价值,应该予以控制,这样的说法有道理,但却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以如下方法进行调整和设置:

       1,汽车里设置一定数量的屏幕是非常有必要的。

       汽车里设置屏幕,有两方面功能:

       1,显示汽车的运行状态,供司机驾驶时使用。

       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呈现非常复杂的运行状态。……这些实时信息需要反馈给司机,为他驾驶汽车提供依据。……因此,在汽车里设置具备这类功能的显示屏,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2,供乘客看**、听音乐使用。

       为了让乘客感觉更舒适,在汽车里还会安装供乘客看**、听歌听音乐的屏幕……这样的功能同样是有必要的。

       2,过多的屏幕会带来功能上的浪费,所以没有意义。

       汽车里设置太多的屏幕,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汽车里设置太多的屏幕会增加汽车的制造成本,对用户来说并不合适。……其次,汽车里拥有太多的屏幕会占用空间、影响观看效果……因此,在汽车里设置太多的屏幕显然是不合适的。

       3,根据合理必要的原则设置屏幕,才能恰到好处。

       对于这个问题,正确的处置方式应该是根据汽车以及乘客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屏幕的设置,这样才能让用户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收获最佳效果。

       以上就是对于汽车里设置多少大屏幕才能达到综合效益最佳的状态的分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汽车里的屏幕数量是由需求决定的……只有根据需求状态去设定屏幕数量,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从而得到最佳的设置效果,让司机满意、让用户放心。

致命猜疑!还未坐稳的小鹏这次真着急了

       20?号晚上,群里发来了一张何小鹏朋友圈的截图。

       惊讶之余,我立刻赶往微博一线吃瓜,简单梳理之后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美国时间?11?月?20?日晚,一位?ID?为Tasha?Keeney?的推特用户转载了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发表的小鹏汽车将在?2021?年新车上使用激光雷达的新闻。

       这位用户还做了一番评论,大意为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路线上采用激光雷达的做法与特斯拉分道扬镳,这会限制小鹏汽车的上限,最后还反问了一句「小鹏汽车难道不明白他们抄袭特斯拉的方案是无法成功的吗?」

       马斯克本人随后回复了这条推特,表示小鹏汽车有特斯拉的旧版代码,但是没有特斯拉现在新版的神经网络系统。

       接着在另一个回复中,马斯克说小鹏汽车还偷了苹果的代码。

       然后就有了开头何小鹏的回复。

       小鹏汽车和特斯拉之间的纠纷早已不是第一次,趁着这次的话题我想带各位大致回顾一下。

       未决的争议

       可疑的跳槽

       2019?年?1?月?3?日,特斯拉?Autopilot?工程师曹光植(以下简称曹)离职,随后加入小鹏汽车。两个月以后,特斯拉对曹(不是对小鹏汽车)提起诉讼,罪名是窃取商业机密,以下事件为大致内容:

       特斯拉起诉曹在?2018?年底曾将特斯拉?Autopilot?源代码副本上传到了其个人的?iCloud?云端账号以及个人电子设备中,其中包含约?30?万份代码文件,而后曹将这些数据分享给了小鹏汽车。

       对此,曹承认自己确实上传了相关的代码数据至云端以及个人设备,但这仅是为了个人工作的方便,类似的做法并不罕见,而且他表示在离开特斯拉之前已经非常认真地将涉密数据从个人设备中删除。

       而作为此次案件中被告雇主的小鹏汽车对曹将源代码数据传输至个人账号和设备这点无异议,但否认小鹏汽车有不当行为。

       特斯拉认为小鹏汽车招募了至少?5?名从特斯拉离职的工程师,承担的工作都非常相似,其中?2017?年加盟小鹏汽车的谷俊丽成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项目的副总裁,在?2018?至?2019?年间主导了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而曹光植则是?Autopilot?项目中?40?个有权限获取软件源代码的员工之一。

       小鹏汽车表示同行业中雇员在企业之间跳槽是正常行为,企业追求贤才也是人之常情。

       特斯拉表示前苹果工程师张小浪因涉嫌将苹果「泰坦」汽车项目的机密文件出售给小鹏汽车遭逮捕,该案件与这起案件高度相似,而这样的高度相似让特斯拉有理由怀疑两起案件中的被告都会见了相同的小鹏汽车高层人员,甚至是有类似的报酬作为获得数据的条件。

       曹表示自己收到小鹏汽车?offer?的时间是?2018?年?12?月?12?日,在?12?月?26?日他将个人?iCloud?与特斯拉工作网络断开。断开个人?iCloud?后曹在?12?月?27?日到次年元旦的时间里继续使用特斯拉的工作网络。

       曹没有具体说明入职小鹏汽车的日期,特斯拉表示曹离职日期为?2019?年?1?月?3?日。而且如曹所说,在离职之前,他已经把云端和个人工作设备上相关的机密文档认真地做了删除,曹也承认删除了自己特斯拉工作电脑上的网页浏览器记录。

       曹方律师表示,曹离开特斯拉后个人设备上遗留的?Autopilot?涉密文件只可能因为删除疏漏而存在,曹没有将任何有价值的涉密文件或者商业机密给到小鹏汽车。

       至此,特斯拉并无确凿证据表明曹光植将?Autopilot?机密文件泄密给小鹏汽车。

       「到底是几碗凉粉」

       在?2020?年?1?月,特斯拉传唤小鹏汽车美国业务公司?XMotors,要求获得小鹏汽车?XPilot?完整源代码库以及小鹏汽车高管的硬盘副本的访问权限,此外,特斯拉还要求获得苹果对小鹏汽车前雇员张小浪刑事指控的法院记录。

       这一幕让我联想起「让子弹飞」中的名场面:六爷吃了一碗凉粉,随后黄四郎方的胡万带着武举人以及粉店老板过来说六爷吃了两碗只给了一碗的钱。一方说吃了一碗给了一碗的钱,另一方说吃了两碗只给了一碗的钱。

       在胡万的一轮轮挑衅引导之下,六爷最终剖腹自证只吃了一碗凉粉,虽得清白却丢了性命。

       我想说,小鹏汽车在这个案件里不一定是只吃了一碗凉粉的六爷,特斯拉也可能不是另有企图的胡万,但要求获得张小浪刑事指控记录并访问?XPilot?完整源代码库和高管硬盘副本的行为却颇有那句「凉粉在肠子里,你得横着拉一下我才看得见」的味道。

       好在这次主持公道的不是煽风点火的武举人,联邦法院驳回了特斯拉的这些诉求,认为特斯拉用张小浪案的材料引申至本案的做法「投机且支撑性不足」,而特斯拉对于获取小鹏汽车相关文件的访问量也和本案目前所需程度不成比例,以上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诉讼。

       不过事情也并未完结,法院让小鹏汽车准备好?XPilot?的源代码,而对应文件将和?Autopilot?源代码一同移交至第三方机构进行对比审核,并作为?XPilot?是否有窃取行为的判定。

       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小鹏汽车「偷了」自家的代码,何小鹏则在微博回应造谣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然而目前还没有定论性的法院判决结果,作为旁观者,我觉得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

       激光雷达的分歧

       两位大佬此次的对线中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激光雷达的应用,文章开头那位推特网友?Tasha?Kenney?从发言来看是站特斯拉一方的,我个人其实并不赞成她这种「带着答案找问题」的逻辑。

       马斯克憎恨激光雷达?

       在上一篇关于?FSD?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过,马斯克本人对于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行业的应用是非常不看好的。

       在自动驾驶日上他曾强调「Lidar?is?lame」,激光雷达是个瘸子,他认为激光雷达捕获的点云数据是信息量缺失的,虽然有空间信息,但是没有颜色,没有图案,静止状态下无法区分动/静态物体,也无法分辨特征类型。

       自动驾驶日上也曾有记者向马斯克提问「激光雷达是否会在自动驾驶某个难以突破的?99.999%?节点成为一个更好的冗余方案?」

       然而马斯克直接给了一个更绝情的回复,他的观点:激光雷达是「fool's?errand」是无用功,而同行里以激光雷达为主要感知手段的也是「doomed」,注定失败。

       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应用而言是「昂贵且没有必要的」,马斯克甚至用「阑尾」来形容激光雷达,「一个阑尾就够糟了,还带一堆,简直荒谬。」

       然后他用一句非常马斯克的「You?will?see」结束了这个回答。

       马斯克看似无比厌恶激光雷达,实则不然,在自动驾驶日上他也有主动解释过这个问题。

       马斯克说自己对激光雷达的不待见,只针对自动驾驶领域。在?SpaceX?项目里他本人还参与了激光雷达项目的开发。

       他也声称,(对于自动驾驶)一旦视觉感知足够强大,激光雷达就没意义了。

       总结一下,马斯克或者说特斯拉对于激光雷达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价格非常昂贵

       作为自动驾驶的主要感知不可取

       用作辅助感知大材小用

       没有相对于视觉方案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以不久前小范围推送的?FSD?Beta?实测来看,特斯拉的说辞确实有一定的说服力。

       小鹏汽车:不敢苟同

       抛开前面的案件不提,小鹏汽车确实是公认的「特斯拉追随者」。除去主打智能化,尤其是辅助驾驶的战略上类似特斯拉,小鹏汽车的产品端也有很多的细节和逻辑可以看到特斯拉的影子。

       特斯拉的路既然被证明是走得通的,那么有选择地跟着走其实也是一种稳妥的战略。

       然而在激光雷达问题上,小鹏汽车却「随大流」了。

       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了?XPilot?更新,新版本的辅助驾驶在硬件层面做了如下升级:

       5G?RTK

       城市道路的高精地图

       200?TOPS+?的高算力芯片

       更高集成度的域控制器

       激光雷达

       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中,何小鹏表示搭载激光雷达的产品?2021?年就会面世,相关的研究去年上半年已经着手,也就是激光雷达的项目有两年的筹划和准备。

       采访中关于搭载激光雷达的考虑,何小鹏的回复如下:

       「我们跟传统做第四代自动辅助驾驶的或者他们叫无人驾驶的公司不太一样,他们是用激光雷达为核心画激光雷达的高精地图,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用视觉为核心,以视觉高精地图为核心。因为我们觉得从趋势来看,全球所有的路、交通灯、法规都是以人的眼睛等等角度来看一个世界去开车的,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效率、最接近真人且最便宜的,且又能够加上激光雷达组合能够把安全做好的事情。说实话,在最开始几年里面我们会把安全的因数放在非常非常非常重的角度,宁愿我硬件冗余、宁愿软件冗余,也要把安全做好。」

       这段发言中标黑的部分其实相当直观:小鹏汽车仍然以视觉为核心感知手段,激光雷达的作用是作为安全冗余。

       如果按马斯克的观点,这属于将激光雷达「大材小用」的那一类。

       然而马斯克的话里已然包含了两个前提,一个是「视觉感知足够强」,强大到可以几乎抹平激光雷达的优势,另一个则是「激光雷达价格昂贵」。

       这两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首先是视觉能力的问题。高阶的量产自动驾驶感知方案需要多方考虑,目前各种主流感知方案的长短我放一张小马智行的图给各位参考一下。

       图表中我们主要对比激光雷达和相机,性能上两者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相机有更好的采样率、分辨率以及工作范围,而激光雷达则拥有更好的距离探测精度和更全面的天候覆盖。

       激光雷达的工作方式简单来说是发射激光束并记录激光束返回时间来测算距离,得益于这一「自发光」的工作特性,激光雷达感知对于环境光线的要求就很宽容了,在逆光、暗光条件下,激光雷达相比捕捉环境光线信息的相机确实提供了更好的感知能力。

       另一方面,距离探测能力是激光雷达的绝对长项,在工作范围内能检测到的物体的距离、尺寸、位置信息都具有极佳的可靠性和精度,而这恰好又是绝大多数视觉方案的不足之处。

       不得不佩服的是特斯拉在这次重写的?FSD?Beta?中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4D?视觉方案将距离探测能力提高了不少,为之前特斯拉做了非常多的铺垫,这其中的内容可以参见文末的文章。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这种手段在短期内想实现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所以相比之下激光雷达自然就成了更适合的进步方案。

       之前有幸参加了大疆旗下激光雷达品牌「Livox」的一场活动,其?PPT?中将其品牌的激光雷达优势表述得很清晰。

       而这些优势转化到?ADAS?应用上的核心价值也很明显——安全冗余。

       不止安全冗余,一些视觉手段需要「拐弯抹角」才能解决的问题,激光雷达方案的确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shotcut」。

       所以,对于小鹏汽车以及多数企业而言,将激光雷达和相机数据做融合感知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想法固然是好,但前面提到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成本。

       印象中,激光雷达的价格都是几万到十几万级的,除了那些无人驾驶?Robotaxi?公司,市面上将激光雷达用在量产车的案例可谓少之又少,而且搭载激光雷达的都是价格昂贵的车型,比如现款?A8?和刚换代的?S?级。

       但行业的迭代貌似有点超乎我的预期,Livox?品牌的入门级量产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在今年来到?800?美金一个,而这个降价的趋势还在继续。

       这款?800?美金的入门级的激光雷达在?Livox?的介绍页上已经可以提供水平横向?120°?和垂直方向?26°?的工作角度,以及?0.2°?×?0.2°?级别的分辨率,距离精度为?2?cm。

       「超高分辨率?<0.1°」这是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上给出的激光雷达信息,但目前并未透露将搭载的激光雷达为哪家的产品。

       群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何小鹏说搭载激光的雷达的下一款车型将是一款?A+?级别的紧凑型轿车。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猜到这款车的定位低于?P7,价格也大概率会在?20?万之内。小鹏汽车在这个价格区间的车上用激光雷达,可见激光雷达成本已经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所以从成本和价值两方面来说,采用激光雷达都是合情且合理的。

       而特斯拉和小鹏汽车在激光雷达上的分歧,在我看来并无对错,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处境和技术体系,自然也有各自不同的考虑。

       视觉为主的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方案或许整体而言不如神经网络?4D?视觉的上限那么高,但在激光雷达的加持下其下限明显不会低。

       写在最后

       在截稿之前,工作群发来了一则消息:业内自动驾驶视觉方案巨头,特斯拉「旧爱」Mobileye?和激光雷达公司?Luminar?之间达成协议,后者将为前者的?Robotaxi?车队提供激光雷达。

       而?Mobileye?的考虑也并不让人意外——安全冗余。

       至今,特斯拉和小鹏汽车的纠葛还未完结,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路线在以后是对是错也还是问号。

       然而在这个火药味十足的节点,提起这两家企业,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第一次使用?FSD?时候的那种惊喜和小鹏?G3?在我们第一期?42Mark?测试里超乎所有人预期的泊车表演。

       作为一个深爱智能汽车行业的人,这些片段带给我的愉悦远比现在的这些摩擦更深刻。

       但是商业竞争从来都是刺刀见红。

       然而也正因为有商业竞争,各家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建立起自家核心技术的壁垒,力求用更有价值的产品打动消费者,而我们某种程度上才更有机会体验到那些让我们惊喜的科技。

       当然,各家也会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建立起来的成果,让其不被破坏。而后来者自然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但在成就伟大的路途上,谁又不曾是后来者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条吐槽的抖音短视频,让飞速成长的小鹏汽车着急了!

       缘起:一条短视频引发的“口水战”

       12月7日,小鹏汽车在微博上发布声明称:抖音短视频用户(抖音ID:环绕地球的于哥)连续发布大量不实信息,并针对小鹏汽车的经营情况进行毫无证据的揣测和造谣。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小鹏汽车的名誉,造成非常恶略的舆论影响。

       对此,我司将保留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以保住小鹏汽车的正当权益。

       看完这则突如其来的声明,编辑一脸茫然。为此编辑赶紧去抖音补了一下功课。视频爆料者大概说了两方面内容,分是“二手车市场半价卖新车冲销量”和“股东集体做空”想赚钱。

       这位博主称收到一名接近小鹏汽车的粉丝私信:“小鹏汽车为了冲销量的同时保持毛利润为正,特地将新车原价转卖给二手车商,上牌之后再发给三四线城市低价售出。二手车商中间亏损的成本又以运营费用的名义补贴回去,造成了小鹏汽车第三季度营业成本达到了13亿元。”

       爆料者还举例证明,原本落地价?17?万元的小鹏G3,在二手车商买出买到只需要?11?万元。同时还有在二手车网站显示今年新上市的小鹏G3?520i版本,官方标准的是16.28万元,行驶了100公里,只需要14.98万元,租车公司的拿车价格大概是11万元左右。

       因此爆料者认为:小鹏汽车销量不实,通过二手车市场低价卖车的方式也对正规渠道购买新车的车主和加盟直营店商家造成了财产损失。

       除此之外,视频博主还爆料的一个更大的“瓜”:小鹏造车不赚钱,集体做空赚钱才是真目的。

       他说收到了小鹏汽车员工的爆料:现在整个公司都在等解禁,只要解禁把股票丢出去就算创业成功了。何小鹏自己当年拿一部分钱通过投资人入股自己公司,自己也算是投资人,解禁也可以走股票,这部分能走掉赚的钱足够了,就算最后公司价值是0,这次创业也算是赚到了。

       真相调查:亏本卖车、抛售赚钱,谣言还是实话?

       针对爆料者信息,牛车网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服务B端的二手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先生。李先生告诉牛车网:“2019年末期确实有一批崭新的小鹏G3流入到二手车市场,但并不是刻意冲销量。”

       李先生说,在2019年末期,小鹏汽车官方网约车公司有鹏出行有意将旗下200台运营车辆批发出去,当时与自己公司一同接触的还有神州租车等服务B端的二手车公司。但碍于新能源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不高,需求并不旺盛,公司当时给出的价格是单车价格只有9万元左右,可能是价格太低,最终双方并未合作。

       按照李先生的给出的信息,编辑查阅了爆料者给出的打折车型信息,其中大部分确实是19款和20款小鹏G3车型,小鹏P7仅有2台。

       李先生认为,不排除2019年末小鹏汽车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冲击销量,但相比于北汽新能源等车企,200辆规模并不算大,在行业中更不是劲爆消息。

       小鹏汽车方面对此也回应称:“小鹏采用的是订单生产制,有了订单才会生产,何来的库存车?”并称小鹏将库存新车卖给二手车商的说法“令人费解”。第三季度产生12亿经营费用是研发、销售以及行政的支出扩大所致。

       从小鹏汽车的销量来看,2020年一到十月累计才售出7044辆,平均月销量仅700台左右。小鹏汽车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小鹏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络共116家销售网点和50家服务网点,覆盖58个城市,分摊开来,每店铺每月仅售3.5台左右,难度并不大。

       如果说半价买车尚且可信,那股票套现、做空就是无稽之谈了。

       有行业人士告诉牛车网:“从资本运作来看,解禁期过后股东确实可以套现离场,但这个逻辑对外部股东是成立的,整个链条很难把创始人捞出来,除非何小鹏撑到最后有其它的渠道已经赚够钱了,显然小鹏汽车目前还没有。”

       所以说外部股东大手笔抛售可以说是项目退出,但创始人内部股怎么样也不会直接离场。

       那位博主还谈到最大股东目前打算自己造车,小鹏只是其提款机。这里的“大股东”虽然没有明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指的正是阿里巴巴。“自己造车”应该指的是阿里巴巴11月末与上汽、浦东新区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一事。

       11月末,上汽宣布联合阿里巴巴与浦东新区,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己。初始融资10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出资18亿。

       上汽集团官方介绍称,目前智己汽车项目成员超过200人,其中一半来自上汽集团内部;另一部分来自汽车跨界行业。预计到今年年底,项目人数将达到300人,明年会进一步增长。

       可见主导方依旧是上汽集团,阿里应该还会在车联网,智能座舱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之前合资成立斑马出行有几分相似,但这次阿里应该只是股东和供应商(车联网,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角色加入。

       至于说小鹏联合股东做空,从理论上看这是有可能,但没必要。

       行业分析师告诉牛车网:“只要不崩盘,实体很大不代表不能在二级市场做空来赚钱,而且做空的钱还可以拿来再造车。”

       分析师称:做空在美股是一种常见的操作。联合做市是可能的,而且美国衍生品市场很发达,做空不稀奇,只是大家可能感觉他们犯不上这样做。而且做空不仅仅是为了割韭菜,在美股上很多大公司都有基于风险对冲的做空。

       但目前小鹏处于增发关键期,加之实体盈利能力尚若,还没必要这么做。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看起来言之凿凿的爆料其实更像是对几个花边消息的加工,导致不少消费者仿佛在片刻之间,窥见大局波澜,直呼原来如此。

       律师函警告!是小鹏太敏感了吗?

       除了爆料内引起的谴责留言之外,在视频下有不少人认为?“老板肯定被公关团队蠢哭了!”?“犯得着给一个抖音只有50万的小博主发律师函吗?”但在编辑看来,2020年,小鹏汽车虽然迎来了第二款车型(P7)交付、股票暴涨等一系列利好,但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小鹏汽车依旧面临着品牌质疑、产品竞争力不如预期的生死考验。

       首先是品牌风波,2019年7月14日,一条条横幅出现在了广州小鹏汽车总部和一家小鹏汽车城市服务中心,“欺诈销售,退一赔三!小鹏挥手,粉丝变狗!”、“小鹏汽车骗取补贴,欺诈销售,谁买谁后悔”、“我跟小鹏讲情怀,小鹏把我当傻子”把刚刚开始交付的小鹏G3连这家公司带上了风口浪尖,以致于到今年小鹏P7交付的时候依旧有人拿这件事来说小鹏汽车是家不诚实的企业。

       舆论对一个新品牌来说是具有致命性的,显然小鹏汽车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除了品牌被质疑之外,小鹏汽车敏感的第二个原因是:耗时多年打造的2款车型也未能让小鹏汽车在市场上站住脚跟。长期来看,小鹏汽车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2020年前十个月小鹏G3累计销量仅有7千辆,平均月销700辆左右,相比2020年开始交付的蔚来ES6,平均月销3000辆,理想ONE平均月销4000辆,小鹏G3的逊色不言而喻。

       小鹏G3主打智能化,定位是小型SUV,售价区间为15.58—19.98万元;与当时的北汽EX360,比亚迪元EV360等处于同一个竞争市场。后来事实证明,紧凑型SUV市场的需求并不算多,小鹏G3在交付完预订单之后,销量一路走低,反而拉低了小鹏汽车的品牌形象。

       第一款车型就此作罢。在此之后,小鹏汽车紧接着推出了第二款车型——中型轿车小鹏P7,售价区间为22.99-40.99万元,但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小鹏P7也并未能顺利起飞。

       11月是新能源销量最好的一个月,比亚迪汉交付了10105台,特斯拉Mdoel?3交付了21604辆,而小鹏P7仅有2732辆,不足比亚迪的三分之一和特斯拉的零头。

       小鹏P7虽然标榜为中国市场最牛的智能电动汽车,但与强手较量之后,显然销量不如对手。同时从长期来看,小鹏P7的产品竞争优势也并不明显。

       首先是强敌特斯拉Model?3,除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优势之外,其单车利润高达20%左右,盈利能力让小鹏汽车难以望其项背。

       Model?3交付之后,特斯拉的盈利也越来越强,其第三季度总营收为87.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3.03亿美元增长39%。

       销量方面,特斯拉第三季度总交付量达到了139593辆,均刷新历史纪录。这也推动了特斯拉汽车销售收入环比增加47%,达到了76亿美元,占到了第三季度总营收的87%。

       这意味着不管是品牌溢价、产品、还是成本控制等方面,小鹏P7以及小鹏汽车在短期内都无法与特斯拉直接竞争。

       除了特斯拉之外,国内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方面也一路向好。

       比亚迪汉与小鹏P7在同一时间段开始交付,售价不相上下,但比亚迪汉11月(10506辆)销量已超越小鹏P7两倍有余。

       业内观点认为,比亚汉的热销离不开刀片电池带来的长板优势,在新能源安全备受瞩目的当下,这一优势显的更加明显。

       有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刀片电池成本较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降低?13%,较三元锂电池降低?28%。采用刀片电池后,比亚迪汉单车成本降低?0.77?万元,大幅提高了单车盈利水平。

       数据显示,比亚迪三季度营收445.2亿元,净利润大幅提升到了17.51亿元。同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杨慧辉表示:“受益新能源汽车整体环境向好,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布局、电池、半导体等层面占据技术优势,其2020年的整年业绩甚至是更为长期的业绩值得期待。”

       再回到小鹏汽车,2019年何小鹏信心十足的说道:?“我觉得Model3国产版32.8万(不带自动驾驶)毫无竞争力,起码应该再降价1万美元。”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肩负着销量重任的国产?Model?3?一路经历了?5?次降价,来到了现在的24.99?万元,降幅达?30%,导致本来有点小优势的P7自交付起就遭遇了正面狙击,11月销量尚不足前者的八分之一。

       但从产品力度来看,P7比Model?3差很多吗?

       小鹏汽车的长板和优势是其基于中国本土开发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P7也被其号称为:“最懂中国的智能汽车”。

       在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是第一台基于英伟达DRIVE?Xavier的计算单元开发的车型,计算力达到了30?TOPS,感知硬件方面XPILOT?3.0硬件包括了14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十分丰富。

       在NGP体验方面,小鹏P7结合了高精度地图,不少参与体验的专业媒体认为小鹏P7在在闸道等复杂路况时比Model?3的FSD更细腻可靠,甚至有老司机的感觉。

       除了智能化体验较好之外,即使同价位,小鹏P7的配置也明显比同价位的Model?3更实惠。

       入门版车型NEDC续航达到了586Km,比同价位的Model?3(NEDC:415km)还多出了171Km;超长版车型NEDC续航达到了706KM,一举成为了续航最长的量产车型。还有百公里3.9S的加速能力、有特斯拉Model?3没有的双层隔音玻璃、全车音乐座舱、手机开车门、真皮座椅等丰富的配置。

       但从市场销量来看,消费者在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和具有特斯拉品牌溢价能力的Model?3面前,还是放弃了这款主打“中国最智能”的,极具性价比的产品。

       因此可见,要么是小鹏汽车自以为傲的“智能,”还未成为用户当下的刚需,要么是品牌溢价能力太弱。

       推出A级轿车,小鹏汽车想要获得市场认可。

       面对多重挑战,有媒体爆料,小鹏汽车接下来或将推出一台售价更低的A级轿车,该车将机会搭载激光雷达,意在彻底引爆A级智能纯电市场。

       但编辑认为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来看,想在A级纯电轿车市场打造爆款车型难度巨大。

       2020年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车市马太效应加剧,A级纯电轿车销量增长缓慢。

       其中高端市场有比亚迪唐、汉(14000辆);蔚来ES8、ES6、EC6(5291辆);小鹏P7(2732辆);特斯拉Model?3(21604辆);理想ONE(4646辆)、广汽埃安LX(364辆)等车型,共计48637辆。低端市场有五菱宏观MINIEV(33094辆);欧拉黑猫加白猫共(11592辆);奇瑞小蚂蚁(7620辆);零跑T03?2032辆等共计54338台。

       高低端市场共售出102975台左右,占了整个新能源销量市场的57.22%。中端市场面临着车型多,市场空间的小的局面,拿A级车市场销量最好的广汽埃安S来说,即使在地方补贴、降价和导入出行市场的前提下,11月总共才售出了4630台。

       除了市场需求不大之外,A级市场还面临着价格竞争压力。

       2019年A级新能源市场拉开序幕,广汽新能源Aion?S、北汽EU5、比亚迪秦EV、几何A等率先入场。NEDC续航510km的车型首次拉到了15.38万元(经销商补贴后13.58万元)。

       未来,随着电动车向燃油车市场并轨,一定会走向续航更长,价格更低的方向。

       这意味小鹏汽车不但要承担激光雷达、高计算力芯片、长续航电池等成本的基础上还不能传统自主品牌A级车贵出太多,如何和传统主机厂竞争的同时实现盈利?这背后依旧存在诸多困难。

       增发4800万股票ADS,小鹏汽车现金流充足

       2020年唯一能让小鹏汽车看似安全的只有暴涨的股市,即使在P7交付只有两千台左右的前提下,小鹏汽车总市值也一度突破500亿美元,超越了本田等老品牌,位居全球前十大车企之一。

       就像没有人意料到新势力股市的腾飞,也没有能意料到新势力市值还能腾飞多久,?小鹏汽车正在借着好风向,广存粮草。

       12月9日小鹏汽车乘着资本市场看好,宣布增发4800万美国股票的定价存托股份(“?ADS”)。预计收入21.6亿美元,为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加上截至今年9月30日,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人民币199亿元,如果增发全部完成,小鹏汽车账上将会有340亿人民币左右,堪称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拥有现金流最多的时候。

       因此可以说,小鹏汽车当下虽然困难重重,但有充足的现金储备,逾越只是迟早的事情。

       最后,反观开篇爆料者的一席话,一面是销量作假,一面是股市做空,发布时间也恰好迎在小鹏汽车增发的关键阶段。其中销量是股市腾飞的支撑,股市向好是高利润增发的前提,条条正中要害,这种情况下,小鹏汽车确实该着急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小鹏汽车回应地图争议”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