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道中_五律张冠道中

       接下来,我将针对张冠道中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张冠道中的话题。

1.描写青松的现代诗

2.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歌大家可以读出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霸王是指?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哪里

5.须眉等银冰是什么意思

张冠道中_五律张冠道中

描写青松的现代诗

       

描写青松的现代诗有《五言诗·井》,《五律·看山》,《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

1、《五言诗·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白话文释义:四四方方的一个天井,周围全是高墙。水清澈可见卵石,水鱼儿被困在中央。如只喝井中水,就会永远长不长。

2、《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白话文释义:三次登北高峰后,将杭州一览无余。飞凤亭和桃花岭都是极目所眺的杭州美景,热的时候到扇子岭,冷时去美人峰,下山时轻盈的步履与心境,闲适自然,还有黄莺在歌唱。

3、《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白话文释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时,国难当头,亟须仁人志士奋起抵御侵略者,戴安澜将军受命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率部远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诗篇。军事装备先进,武器精良,被称为机械化的部队,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大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

       东瓜之战中,将军率领将士浴血奋战,拼死相守,终于坚守住了东瓜重镇,阻挠了日寇的进攻进程。继之又在棠吉之战中,率领将士从日寇手中夺回了棠吉。一代抗日英杰竟然命丧缅北战场,将军虽壮志未酬,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4、《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白话文释义:早晨的雾色弥漫于山谷,战马在怒号的北风中嘶叫。由于雾天霜重,空气潮湿,尽管部队在通过,道上却不起尘埃,树林里也听不见寒鸦的叫声。军衣冻成硬甲,眉梢霜染结成银色的冰。在张冠道中慢行,仿佛像在塞北行走。

5、《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白话文释义:暮色苍茫,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随着一支从南中国的红土地上走来的队伍,中秋佳节悄然而至。一轮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明月下频频抬头仰望天空,正是边城高奏凯歌时。

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歌大家可以读出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西江月《井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

       清平乐《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

       如梦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全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

       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融,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

       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时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

       蝶恋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都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

       七律《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

       --------------------------------------------------------------------------------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

       七律《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支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恕,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七律《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风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

       虞美人《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七律《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霸王是指?

       从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歌大家可以读出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析如下:

       毛泽东是诗人哲学家和哲学家诗人,也是诗人革命家和革命家诗人,还是“正事写史,余事写诗”的诗人史学家和史学家诗人。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他的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困苦和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程,是好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1、“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早期的发蒙、立志

       毛泽东8岁时春节在外婆家看舞狮子,作了一首儿诗:

       “ 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这是迄今见到的毛泽东作的第一首诗。这首儿诗充满了小作者天真烂漫的童稚之心,也显露了小作者的灵气和才气。这首诗里还看不到他的志气和思想。4年后,12岁的毛泽东作的两首诗,已初步显露了他的志气。其中一首是《五古·咏井》:

       “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这首诗,初步表达了少年毛泽东在志气方面不做井底之小鱼的取向。

       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这是一所与私塾不同的新式学校。在那里,毛泽东的心志也跃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有毛泽东改写他人的诗为证:

       “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要到外面的大世界经风雨见世面的心志。

       到省城长沙读书的毛泽东,遇到了德高识广的恩师——杨昌济,眼界大开。他知道了当时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看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封建主义对中国造成的落后,开始形成救国心志。

       他在1915年写的两首诗抒发了这种心志。一首是《五古·挽易昌陶》,其中写道:

       “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一首是《四言诗·闻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后作》:

       “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侵略中,东方的军国主义日本和北方的沙皇俄国对中国野心最大、伤害最重。为争夺独占中国,1904年至1905年还爆发了以中国东北为战场的日俄战争。结果是日本取代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支配权。

       这之后,日本的野心进一步膨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1915年初,日本提出了旨在独占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保护国的“二十一条”,并于5月7日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

       毛泽东得知后愤怒写下那16字诗。这是标志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第一步的一首诗。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立之年后的思索、探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前的诗词,更多联系的是父母、妻子、老师、同学,之后的诗词,更多联系的是革命、建设、战友、朋友和斗争对象。

       从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0年毛泽东一直在努力地寻求解决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谁主沉浮”这个大问题。

       1927年春,毛泽东在《菩萨蛮·黄鹤楼》中表达了“龟蛇锁大江”的郁闷。

       在写这首词之前,毛泽东已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等重要思想。

       写这首词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将队伍带到井冈山。秋收起义第一次举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将起义军称作工农革命军。当时毛泽东写的《西江月·秋收起义》,记录了“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历史,还写明了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1928年秋,毛泽东写的《西江月·井冈山》记录了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经历。

       1929年秋至1931年夏,在建立赣东、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岁月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哼出了多首诗词。毛泽东曾说:“这些词是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

       这些词记录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场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哲思;也记录了当时中央“左”倾盲动主义要求红军打长沙等大城市的历史;更记录了“前头捉了张辉瓒”“横扫千军如卷席”等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取得党中央领导权,“左”倾教条主义全面扩展。他们使党在白区的力量损失惨重,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就撤到江西革命根据地,排挤毛泽东,给根据地带来极大的祸害。

       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严厉批判毛泽东。1932年10月,又将毛泽东调离红军领导岗位。1933年夏毛泽东作《菩萨蛮·大柏地》,发出了“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疑问。1934年夏,军事形势危在旦夕,而毛泽东作《清平乐·会昌》体现的是被迫闲居的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武装侵占了中国东北,还不断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华北。而蒋介石主导的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中国***在许多做法上有盲目模仿苏联的教条主义色彩,“左”倾教条主义占据了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已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思想,已找到不同于苏联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发动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先后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取得初步成果。

       但是,这个时期的毛泽东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和打压,心情是压抑的。他还只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中央的***。他的思想还在孕育之中,还没有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而今迈步从头越”——不惑之年后的重大转折

       1935年1月至1937年7月是抗战准备阶段,这是党和民族的重大转折阶段,也是毛泽东一生的重大转折阶段。遵义会议是个起点。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使他开始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和决策层,并逐渐成为党中央的主心骨、红军的主要指挥员。

       长征时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高峰。图为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迹,词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个阶段,是毛泽东诗词最出彩的阶段。继创作《忆秦娥·娄山关》之后,1935年10月,毛泽东接连写了四首诗词名作:《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这是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一个月,反映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喜悦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紧接着,1936年2月为开辟抗日通道而进行的东征途中,毛泽东又写出其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沁园春·雪》。这首以反对封建主义为主题的名作,包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

       一年后,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集中表达了抗日救亡的决心,其中写道:“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这个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开始成长并迸发出巨大能量从而对全党产生巨大吸引力的阶段。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讲演,批判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敌人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石破天惊地解决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这就是《祭黄帝陵》诗中颂扬的“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照此“良方”去做,出现了“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新局面。1936年12月,毛泽东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系统地说明了党应该实行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的军事路线,使红军走上正确的军事道路。

       解决了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问题之后,毛泽东又着手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37年七八月,毛泽东先后完成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论文的写作,并分别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

       《实践论》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只会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看轻实践的认识错误。《矛盾论》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看轻矛盾的特殊性的认识错误。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巅峰之作。

       党和红军实行毛泽东的实践第一、重视特殊性的思想路线和从中国革命战争特殊的实际出发的军事路线,使蒋介石在西北组织的“围剿”次次都失败了。

       党和红军实行毛泽东的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对付日本入侵的政治路线,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义勇军进行曲》相互呼应,使“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起来,使奉蒋介石之命攻打红军的东北军和西北军要求掉转枪口对付日本侵略者,

       爆发了“西安事变”,出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时局转换。

4、“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一面战斗,一面学习”——抗战、学习、生产

       抗日战争阶段,是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较少的一个阶段。但这个阶段的毛泽东诗词,不只是有《五律·挽戴安澜将军》,还有《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

       “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还有《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还有《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

       “ 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这三首四言诗,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其艺术水平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但强调战斗、学习、生产和妇女解放,却有极重要的思想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战斗,在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妇女解放、男女并驾,这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的要求之一。由倡导学习到开展整风学习,使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得以贯彻执行,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和防范得到落实。

       生产运动解决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问题。整风学习运动和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这个阶段,虽然毛泽东诗词创作较少,却是其它著作最丰、最重要的著作相继问世的阶段。《论持久战》,结合抗日战争的具体实际,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著作的代表作。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毛泽东政治著作的代表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是当时整风学习的指导性文件,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代表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代表作。

       《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反映了中国***人的品德和追求,是毛泽东价值观的代表作。

       这个阶段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其中国化的阶段;是党内有识之士提出“毛泽东思想”的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开始成熟的阶段,也是中国***开始成熟,中华民族由跌入谷底开始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阶段。

5、“天翻地覆慨而慷”——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战争阶段,也是毛泽东的诗作比较少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是吟出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次有《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笔者认为还有两首诗应收到这个阶段的毛泽东诗词中。一首是 “军队向前进”的五言诗:

       “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首诗凝练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军队、生产、纪律与革命胜利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一首是“公私兼顾”的四言诗:

       “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管理好国家、建设好国家的思想,对指导革命向建设的转变、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个阶段,毛泽东的诗作虽然不多,但却是其军事战略思想在实践中大放光彩的阶段。就奋斗的结果来讲,这个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哪里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霸王是指项羽。

作品出处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作品原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①风雨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③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④。

       宜将剩勇追穷寇⑤,不可沽名⑥学霸王⑦。

       天若有情天亦老⑧,人间正道是沧桑⑨。

作品注释

       ①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②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此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③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④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⑤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后)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反其意而为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⑥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⑦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⑧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

       ⑨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作品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要求蒋介石政府必须4月20日予以批准。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要求,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七律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作品鉴赏

       此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的成败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整篇诗作从艺术上再现了这一战略思想,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第一层(第1、2句)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故”,它们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强波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我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我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在我大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此诗的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苍黄”两宇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暴风雨迅猛异常,“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第二层(第3、4句)讴歌南京的解放。

       这里的“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想着过去百孔千疮的“帝王州”,人们对反动统治极端的仇恨;南京,这座龙盘虎踞的历史名城,在军事上自古就是那么形势险要,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更加显得雄伟壮丽;在政治上,过去这里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

       南京的解放,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枢的摧毁,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了被推翻。这的确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

       “天翮地覆”这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伟大。“慨而慷”一方面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一方面表达举旧欢鸭闻风而起的豪情。这些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

       第三层(第5、6句)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址个诗的核心,是全诗的灵魂。诗篇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战略思想。南京解放后,是“追穷寇”还是“穷寇勿追”呢?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国内外都有入主张划江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的主张无异是使革命半途而废。毛泽东当时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严肃地指出:“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千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相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张的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使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不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胜前进解放了全中国。

       “宜”字用得特别好,不但指出应该“追穷寇”,而且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穷寇。否则就会重蹈楚霸王的覆辙。这里使用典故是要我们注意接受历史教训,并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出现的错误倾向,这样就把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占为今用”的目的,又使议论达到形象化的艺术境界。

       第四层(第7、8句)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原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小的句子,相传金铜仙人因被从汉宫移往魏都而“临载乃潸然泪卜”。李贺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金铜仙人,也一定会因悲伤而衰老。这是渲染“仙人”迁移的极度悲哀,正是表现出李贺眼看人间如此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水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华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后面这四句是议论说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洗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此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毛泽东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须眉等银冰是什么意思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近代: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和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4月15日通过了《国内和平协定》,要求蒋介石政府必须4月20日予以批准。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的要求,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该七律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的成败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整篇诗作从艺术上再现了这一战略思想,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原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小的句子,相传金铜仙人因被从汉宫移往魏都而“临载乃潸然泪卜”。李贺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金铜仙人,也一定会因悲伤而衰老。

       这是渲染“仙人”迁移的极度悲哀,正是表现出李贺眼看人间如此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水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华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洋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这首《五律·张冠道中》,写的是穿雾迎风,披霜带露的行军感受。

       好了,今天关于“张冠道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张冠道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