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 柳永和秦观的《望海潮》的异同

2.望海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宋词望海潮柳永_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比较 柳永和秦观的《望海潮》的异同

高二柳永词两首教案范文?《望海潮》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 )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方法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知识积累

 1、 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 、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1、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有重点的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鉴赏),每人也可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交流。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引导赏析(1)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天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诗人笔下的钱塘真是繁华的不得了。

 (2)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我们可以联想到南宋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 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柳永犯了个美丽的错误,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无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西湖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三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用散文化的语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内容。

望海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子瞻《永遇乐·夜登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附注中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颇不以“柳七句法”为然。但是,在秦词中,还是在无意之中暴露出模仿柳永的痕迹。《望海潮》就是如此。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这些都是秦观《望海潮》胜于柳永的地方,这也于二人作词的目的有关:柳永为应制之作,后三句表达的意思已很明显;而秦观则怀古讽今,抒兴亡之叹。由此可见,为词的目的对词格之高下也有很大影响。

望海潮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词运用铺叙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稳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望海潮,词牌名。以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为正体,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另有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二句七平韵变体。代表作有厉声教《望海潮·悼周恩来总理》、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纳兰性德《望海潮·宝珠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