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_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张德庆的燃料研究

2.清洁汽车的发展

3.协同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公平发展

4.关于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潜力

5.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6.北交所新能源与硬科技板块迎来戴维斯双击,这12家公司值得关注

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_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张德庆的燃料研究

       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做出贡献。1949年上海市公交公司为节省外汇,曾试用城市煤气代汽油,但因产量小满足不了需要。又试用木炭、酒精代汽油,仍不能满足需要。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经济封锁,汽油匮乏,使上海市的公共交通面临停驶的困境;燃料费之高一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90%。为了响应上海市人民政府粉碎敌人封锁六大任务的号召,工会组织立功竞赛运动。在大家都为代用燃料苦恼时,作为总工程师的张德庆建议:全部改用白煤代汽油。在公司领导支持鼓励、技术人员和工人积极配合下,他主持研制中国式白煤车。白天他带着饭盒到工场,与工人们讨论,常常顾不上吃饭;晚上查阅国外煤气车资料,常通宵达旦工作。一次拂晓,他夫人一觉醒来,见他还在工作,便说:“你已50岁了,这样下去是支持不了的!”他说:“我现在确实为人民服务了。半生夙愿,今天实现了,我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几经改进,他设计出比较理想的“公交5式”煤气发生炉,较好地解决了汽车用煤气炉的两大难题——结渣和燃烧不完全。在改装煤气车时,为了保持车身整洁、不使车架受损、避免车内闷热,他组织改装了拖斗式炉子。白煤车批量投入营运后,人民群众高兴地称它为“争气车”,又形象地称它“拖着尾巴的公共汽车”。白煤车的成功,以煤代油粉碎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从困境中挽救了上海公共交通事业,为国家解了燃眉之急。使营业成本降低,每月为公司节省燃料费22万多元。并改进煤气炉,每月节约资金达30万元。同时也给国家节约了一笔巨大的外汇开支。他经常深入工场,向工人传授技术,深受工人爱戴。为此,上海《解放日报》、《新闻日报》、《新中国画库》等报刊和广播电台都详

       主持研制“代用机油”、刹车油成功

       为解决润滑油匮乏,1950年11月27日他曾邀请专家座谈。在华东区菜油有限、不能大量配制,不能实现的结论下,他毅然配制了“代用机油”,原料是非食用植物油和少量一般不吃的可食植物油(如茶油),这是达到要求的粘温性所需要的。它的抗氧性、抗皂化性能,虽不及石油制润滑油好,但有了它,上海市的汽车照常行驶,用在机床上,更觉察不到它的差别。为解决刹车油匮乏,他配制了刹车油。这是在反封锁期间他为生产和交通作的又一贡献。

       主持研制平地用煤气车成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段时期,

       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石油只能从苏联进口。许多车辆因无油烧被迫停驶。为解决汽车燃料问题,他主持了以吉斯-150改装平地用煤气车的研究。首先帮助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改进了煤气炉,解决了用无烟煤为燃料的问题;在“公交5式”炉和“苏南”炉的基础上,研制出“实—7式”、“实8式”和“实7a式”平地用煤气发生炉;同时,将汽油发动机改为两种煤气机:一种是为提高充气率,将侧置气门改为顶置气门,重新设计了缸盖和燃烧室,提高了压缩比,调整了化油器的高度。另一种是利用结构比较简单的侧置气门,改进燃烧室提高压缩比,可获得较好的功率指标。这些成果对广大平原地区改装煤气车起了重要作用。1958年他又按国家科委部署,主持领导了以“解放”、“跃进”等车型改装煤气车的六种煤气炉,3种煤气机,煤气粗滤器、细滤器和电器系统的研制,又取得预期成果,并在中国推广使用。对解决中国石油匮乏起了重要作用。

       主持领导了高原煤气车的探索试验

       青藏公路通车后,1955年初中央领导接见在京科学工作者时,陈云副主席在餐桌上对他说:“拉萨的燃料、粮食、棉花和货物的价格很贵,矿产也无法运出。因此,要解决西藏的交通工具问题。”当时用液体燃料运输一是不经济;二是国家有困难。他根据国务院六办的指示结合青海煤多的特点,主持领导了高原煤气车的研究。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汽车,因此第一次是用苏联吉斯—150、匈牙利却贝尔D350、民主德国依发H3A、波兰星牌—20等四国汽车改装为煤气车,1956年2月由试车队开赴青藏公路试验,证明:煤气车在高原行驶是有可能的。经过多次试验,在高原选到合用的野羊无烟煤;第二次用两辆解放牌汽车改装为煤气车:将侧置气门式发动机改为顶置气门式煤气机;装“实7式”和“实-7a式”煤气发生炉(按青藏公路局要求,未装增压器),1957年再次开赴青藏公路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据认为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可以推广使用。

       主持领导了液化石油气作汽车燃料的研究

       1958年锦州石油六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派不上用场,为了用它作汽车燃料,与该厂合作,他主持领导了这项试验。取得成功。并在辽宁省推广使用。

       主持领导了天然气作汽车燃料的研究

       四川盛产天然气,但当时不能做汽车燃料,而汽油要从外地调入。为使汽车燃料就地取材,他主持领导了这项研究。1957年与石油部合作,派人到四川巴县,用吉斯—156进行了燃天然气试验;1959年3月他在石油科学院来函上批示“代用燃料是当前发展内燃机的重要环节。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以四川为核心。……在汽车上的应用我所要积极准备,……我所正在进行的压缩煤气研究完毕后,压缩天然气运用上的技术问题也解决了”。1961年他派工程师协助上海市公用局编写了研究大纲、设计了天然气压缩装瓶试验站,参加了天然气的中压装瓶、钢瓶爆破和海燕CK—730微型汽车燃天然气试验;1962年为继续此项试验,长春汽车研究所在四川自贡市设试验站,用二辆解放牌CA10H气瓶车经二年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并在四川推广使用。

       主持领导了压缩焦炉煤气作汽车燃料的研究

       1959年8月到1960年3月他派人赴沪,在公共交通公司和内燃机研究所的合作下,试验用吴淞炼焦制气厂的煤气作公共汽车燃料,取得成功。不仅再次为上海解决了汽车代用燃料,也为各大中城市找到了代用燃料(沪1960年末公共汽车、货运汽车均用城市煤气,1961年4月恢复用汽油)。

       主持了大庆原油、渣油作汽车燃料的研究

       1964年大庆原油大量开采后,石油炼制工业没有跟上。按刘少奇主席的指示,他与东北石油化学研究所杨允植所长共同主持了这项研究,石化所供应原油、渣油,一机部汽车研究所作应用试验。他提供试验方案,经发动机台架和整车试验证明:柴油机燃用大庆原油、渣油是可行的,其动力性、经济性与燃用—35#柴油时差别极微。这一成果已在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原油工作会议上、1966年1月中共东北局科委原油应用推广会议上推广使用。对解决柴油匮乏作出了贡献。

       向国家提出关于制定中国燃料政策的建议

       1959年5月国家科委召开可燃矿物综合利用会议,研究汽油匮乏的解决办法。他写了这篇长达二万字的建议,陈述了:“液体燃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应厉行节约、保重点使用;对有燃料可用的地区,不供应液体燃料;同时积极试验各种代用燃料,使中国的燃料供应更为可靠。”并阐述了:“①发生炉煤气是可以广泛使用的代燃料;②发展柴油机;③液化石油气是很好的发动机燃料;④压缩天然气、压缩焦炉煤气(城市煤气)、沼气或天然气与上述气体的混合气作汽车燃料,能得到较好的运用指标;⑤乙炔作汽车燃料。他《建议》中的后几种构想虽然未实现,但建议本身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的科研思想是根据国情,扬长避短,平战结合。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在世界上亦属独创。

       (一)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汽车科研机构。1952年初,他奉调汽车工业筹备组,接任汽车实验室主任,他按照筹备组为实验室规定的任务,主要是为汽车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为生产服务;创造条件开展试验研究;翻译图纸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时,全室不少人对汽车工业不熟悉。他和同事们组织开设汽车构造、汽车试验、俄语、德语等课程,亲自组建图书室,培养了汽车工业建设急需人才。还为汽车局各厂新建的中央试验室培训一批生产上急需的技术员和技工。组织技术干部研究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指导清华大学、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并参与部中专教学大纲审定,接待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学生实习;完成行业几百种产品性能试验和质量检验;派金属喷镀组为天津汽车制配厂修理机床、提高精度。在他的参与组织下,新建了发动机、油料、化学分析、金属材料等试验室,样车库、试制厂和宿舍,添置了试验设备,使汽车实验室成为当时国内发动机、材料试验的中心。

       (二)组织国家急需项目的研究。在修筑青藏、康藏公路时,因高原缺氧,汽车功率降低。交通部1951年末要求提高汽车功率,汽车实验室接受任务后,采用增压恢复汽油机功率方案,组织了1#、2#、6#、8#增压器的设计、试制,与发动机配合,进行不同海拔高度的台架试验,证明:在海拔4500米时,吉斯—150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33千瓦,增压后功率达51千瓦。1953年他组织研究了因高原缺氧使沸点降低、发动机的冷却问题,并完成两种增压器的试验,1954年组织将2#增压器装在格斯—51汽车上,在康藏公路上进行了第一次高原汽车增压试验。1956年3月为解决中国将生产的解放牌汽车对高原地区的适应性,用二辆吉斯150装6#增压器,一辆除化油器喷嘴作相应的变更外,不作任何改装,1957年在青藏公路全程进行了第二次高原汽车增压试验,证明:高原汽车装增压器是提高功率的有效办法。这在今天仍具有实际意义。1956年受北京市公用局委托,他组织技术干部完成“北京1型”无轨电车设计、试验。

       (三)组织调查中国汽车、煤气车和拖拉机情况。1953年初他组织了调查,同时对苏联吉斯—150和格斯—51汽车及几种拖拉机(如:ДT54、ДT55等)组织了检测。为国家进行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产品选型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当时条件下,他为“解放牌”质量改进做了技术储备。

       (四)积极支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1953年7月15日该厂开工兴建,缺技术干部,中央号召中国支援。他支持调出全室77%的技术干部共150余人支援。配合该厂建设,并组织翻译整理了苏联提供的大量图纸资料。

       (五)根据汽车局指示组织测绘汽车配件图纸。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使公路运输成为重要环节,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民族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因而迫使国家不得不把注意力盯在国内保有的10万辆“万国牌”汽车上。为解决进口汽车配件匮乏,1954年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决定:安排华东若干小厂生产汽车配件。图纸归汽车实验室测绘,由局统一颁发。因此,他组织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在较短时间内测绘各型汽车配件图纸2000余种(套),并制定了统一的公制技术标准。对配件质量起了保证作用。

       (六)重视规划和标准化工作。1956年9月他出访归来后,出席中国科学院和汽车工业长远计划的会议。1957年9月他出席了科学规划委员会机械专业小组会议,10月他受派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参加了中苏科学会谈。1962年参与了国家科委10年科学发展规划和汽车工业10年规划的制订。1954年参与了《机械工业标准》的制订,1955年组织制订了《汽车行业标准系列化》,1957年11月在莫斯科、1962年8月在北京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准会议。

       (七)重视国际科技交流。根据技术合作协议,1955、1956年,他将自己设计的“公交5式”煤气发生炉全部图纸资料赠保加利亚和苏联。他邀请了国际著名汽车和内燃机专家、民主德国科学院院士杨德教授于1955年来华访问,并由他接待。回国后,杨德教授对中国同志说:“张德庆教授知识渊博,有很多见解值得我学习;他的多种外语水平很高,能为俄英德口语互译,使我很惊讶和敬佩”。1956年4月他率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匈牙利、民主德国和苏联的汽车科研机构,进一步建立了联系;四个多月的考察后他认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应与各国同行广泛接触和联系,交流研究课题和对获得的新产品进行研究,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水平。1957年他同苏联汽车与发动机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1958年按协议,他与苏方拟订了《中苏共同进行热带汽车试验大纲》,并由中国在海南岛建立了汽车试验场,1959~1961年共试验了9辆苏联汽车。多年来,该场作为中国第一个汽车试验场,对改进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八)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1957年12月遵照一机部党组的决定,将汽车研究所由北京迁到长春,该所开始迈入成长时期。他根据国家需要安排科研课题,既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又注意应用技术研究。在他任所长期间,长春汽车研究所取得科研成果358项(其中为“一汽”服务,完成质量攻关课题128项),有188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九)重视产品开发和发展柴油机。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根据汽车局的指示组织技术人员“出所下楼”深入工厂设计产品,与有关生产厂协作研制出36种车型和机型(仅柴油机就达6种之多),其中有33种被厂家采用生产。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不遗余力地贡献了后半生的精力。

       (十)重视人才培养。经常用言行教育引导青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汽车事业。他关心青年技术进步,无微不至。谁向他讨教,不管他多忙也一定抽空接待,并尽量给予圆满答复。他藏书万卷,谁向他借阅,无不满足要求。还亲自为技术干部讲外语课。

       学识渊博,在兵工、电器和石油炼制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中勤奋好学,会7种外语,仍感到跟不上需要,为了看懂日文资料,73岁高龄时坚持学日语,经过一年的努力,已能看懂日文资料。

       他学风严谨。对技术干部要求严,特别是对科级和老工程师更严。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总是热心帮助职工解决问题和困难。他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不嗜烟酒,家中摆设简陋。在北京时他拒收公家发的沙发床。他兼职很多,生活上从不要求特殊待遇。任学部委员21年不收报酬。他和家属从不用公车办私事。

清洁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原因:1、国家能源:我国目前是石油进口第一大国2020年石油总消费量进口比例占73.5%对于石油天然气这种不可再生资源高度依赖。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和民生资源掌控在别的国家并不安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2、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传统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有害雾霾颗粒污染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新能源汽车几乎零排放在城市中使用不会产生热岛效应降低PM2.5的上升。从大的层面讲也可减少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污染。3、未来科技技术革命: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加持下汽车工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技术改革和升级汽车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产品。无人驾驶人车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将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战场而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这些技术最好的载体。

协同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公平发展

       经过“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我国清洁汽车,无论从车辆技术上还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最快的是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863电动汽车开发、燃气汽车(包括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和乙醇汽油的推广应用,其他替代燃料汽车如甲醇、二甲醚、煤基车用燃料以及生物质燃料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工作,也相继启动并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此外,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未来循环经济代表的氢能的利用,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一.清洁汽车的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降低能源国际依赖的原则;

       2)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相对成熟技术的原则;

       3)替代石油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重的原则;

       4)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应重点发展的清洁汽车及发展规划

       1.燃气汽车(天然气和LPG)

       目前,全国仅重点推广城市燃气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万辆,而且绝大多数是运行里程长、利用率高的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16个城市燃气出租车占出租车总量的62.7%,燃气公交车占公交车总量的51.2%)。加气站网络也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加气站686座(其中CNG加气站353座,LPG加气站333座)。2004年全年车用LPG累计消耗量达30.2万吨,CNG消耗量达9.2亿立方米,实现燃油替代110万吨。发展燃气汽车已经具备车辆的技术基础、加气站和燃料生产与分配等基础设施基础、标准法规等法规保障体系,因此,建议大力推动其技术提升、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燃气汽车的保有量达到100-150辆,占汽车保有量的3~5%左右。能源替代率达到或超过10-15%。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加气站网络,进一步提高燃气发动机技术,推动单一燃料燃气公交车、出租车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加气站网络建设,燃气加气站应达到3000-5000座,在全国基本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主要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加气站网络。

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燃气发动机的燃料效率,使其达到或超过同类燃油汽车的水平;排放水平达到或超过同类燃油汽车的水平。大力推广单一燃料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实现能源替代的同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用燃气汽车的推广地域范围、车辆数量,同时提高燃气汽车使用燃气的比例

根据资源状况,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城市数量,扩大燃气公交车与出租车的数量。

推动燃气汽车的OEM化,保证车辆质量和性能,同时出台燃气汽车产业化以及车用燃气的相关激励政策,提高燃气汽车使用燃气的比例。

       3)促进燃气汽车整车、发动机和专用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目前制约国内燃气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汽车产业未能提供市场需要的燃气汽车产品,使得不少地方发展燃气汽车不得不主要依靠改装,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型公交车用天然气发动机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

       ☆ 根据燃气汽车发展的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国内汽车和内燃机企业开发生产燃气汽车,不但提供国内发展需要,同时提供出口。建立我国的燃气汽车工业基地和燃气汽车工程技术中心。

       ☆ 支持燃气汽车专用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支持加气站及储运装备的开发与生产。

       4)通过技术进步和能源政策,推动两用燃料私家车和商用车的推广应用

       在加气站网络化基本形成后,通过燃气汽车的OEM化,保证车辆质量和性能,配合燃气汽车购置、燃气价格等相关激励政策,推动两用燃料私家车的推广应用,从而扩大燃气汽车的保有量和利用率。迅速发展的私家车和商用车,如果能够积极使用LPG和天然气,将对燃气汽车的发展和能源替代率的提高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5)需要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加气站网络的直接投资和引导政策

鼓励或强制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开发、生产一定比例的燃气汽车,保证燃气汽车的质量,提高节能及环保性能。

制定燃气汽车的消费政策,激励用户购买燃气汽车(比如:达到现阶段节能标准的汽车,可以享受与达到下一阶段标准的燃油汽车相同的优惠政策);

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合理的油气差价(比如,出台价格政策拟制车用燃气价格;实施燃油税时,车用燃气的减免税政策等)

       2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具有节能、能源多样化、环保等突出的特性,同时具有电能网络齐备、输送方便、充电站建设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储能部件(电池)等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循环寿命等技术尚未彻底解决,目前不宜大面积推广。尽管如此,电动汽车具有其特殊的市场,而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在特定用途范围内,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是实现汽车节能与环保的重要途径,因此,国家应出台一些针对性激励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其保有量目标可设定为汽车总保有量的千分之0.5-1左右,解决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和私家城市用车。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节能效果,技术相对成熟,而且在国际上已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此外,混合动力技术对所有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具有几乎可以实现在任何节能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提高节能效果的可能性。因此,国家应重点支持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根据技术的难易程度,建议首先在城市公交客车上自主研发开发和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技术,然后,利用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轿车上应用混合动力技术。建议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5%以上。为此,国家需要在以下一个方面,予以支持:

       1)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2)发动机电控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3)混合动力总成匹配及专用的传动系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4)在起步阶段,给予混合动力汽车适度的政策激励。

       3乙醇汽油

       目前,国家已经在4个省份全面强制推广乙醇汽油(E10)。推广应用乙醇汽油,是替代汽柴油的有效措施。汽车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所有汽油汽车新产品,应能够满足燃用乙醇汽油的技术要求;通过在机动车保有量相对集中的特大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使每年所消耗的车用汽油的50%以上为乙醇汽油,可替代汽油600~800万吨。根据试验、示范取得的经验,国家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加大科研和产业化投入,解决车用乙醇的廉价生产工艺和原料来源

加大科研投入,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

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扩大非粮原料生产乙醇的产量,解决乙醇原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乙醇汽油的供应;

       4)加大科研投入,解决燃用高比例乙醇汽油等相关车辆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替代率;

       5)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单位热值的乙醇汽油的价格与汽油相当);

       6)出台相关激励或强制性政策,使汽车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汽车,能够适应燃用乙醇汽油的技术要求,保证车辆性能、可靠性及寿命。

       4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应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利用我国广大的荒山野岭组织生产生物柴油原料还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开展原料资源的调查、规划、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和鼓励政策的制定;开发生物柴油的大量生产技术及相关车辆的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启动示范工程项目。

       争取至2010年,生物柴油的生产销售占柴油总量的1%,为以后的大批量推广打下基础。

       5煤基车用燃料

       煤炭资源占我国能源总量的比例超过70%,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能源显得十分重要。煤基车用燃料的推广应用,可采取与乙醇汽油类似的方式进行,如开展低配比的甲醇汽油和二甲醚柴油的使用研究。国家应启动重大工程项目,解决煤基车用燃料的生产工艺,以及燃用煤基燃料的相关车辆技术。

       三.应重点进行战略研究的清洁汽车

       1.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研究领域:

       1)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效率,如,提高电机效率、控制器效率、传动系效率

       2)制动能量再生与车辆制动系统的优化

       3)储能装置关键技术的持续研究开发

       2.氢能及车辆技术

       氢能是目前国际上普遍看好的未来的主流燃料,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应进行氢能及氢能经济的战略研究和长远规划。在交通领域,应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开发,同时,更应该重视相对燃料电池汽车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氢燃料内燃机汽车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工作。氢能各种高效利用途径的研究和战略选择,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合成燃料、醚类燃料及车辆技术

       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燃料,是以气代油、实现能源多样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合成工艺技术、车辆发动机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

       醚类燃料及车辆技术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于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潜力

       我国汽车行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已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的减排目标。

       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而汽车运输就占到该领域碳排放量总量的80%以上。汽车行业如何高效协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去达成2.0版本技术路线图的行动目标和碳中和长期目标成为当下产业关注的焦点。

       在SCP(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 APS(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近期举行的行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就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辨,并达成了以下四大共识:

       共识一:实现双碳目标应遵循科学和市场规律,特别要结合中国国情。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任何单一能源都难以满足双碳战略、满足能源、资源和产业安全以及市场需求。

       共识二:双碳战略下,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汽车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油(气)电竞争与创新引领是中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识三:技术中立的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各种技术路线的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从双积分到碳积分是产业政策中立的基础,可以高效优化市场资源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共识四: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至中长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动力可以支撑未来碳中和的实现。

       双碳战略下,我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和动力系统技术路线

       在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首先就我国汽车的能源形式展开系统分析,他表示,巨大的汽车保有量要求我国汽车的能源形式必定是多种能源方式的有机组合,特别是油和电的有机组合将长期存在,任何单一能源形式都难以满足需要。之所以会有该判断,徐长明主要是从能源安全和资源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到2025年预计达到4亿辆,未来保守估计在5亿辆的水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我国石油消费量也在以每年2000-3000万吨的量在逐年增加,而这些增长均来自于进口。

       作为参考,2021年国产石油的产量是1.99亿吨,进口是5.13,石油进口依存度为72%,最高的年份(2020年)达到了73.6%。而放眼全球,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占到了全世界石油出口量的25.7%,即世界每出口4亿吨油,我国就要进口1亿吨。

       面对居高不下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以及我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和未来增长趋势,单纯依靠石油显然难以确保我国汽车产业的平稳安全运行。可能有人会问,抛开石油,全部采用纯电动行不行?答案也是否定的。

       从全球矿产资源的储量来看,锂资源可以支撑起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是镍、钴等资源仍较为紧张。且这些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和风险。“汽车的能源形式最好一部分用油,一部分用电,甚至一部分用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资源,才可以确保我国汽车安全运行。”徐长明说道。

       SCP名誉理事长李理光补充道,对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单一的能源形式不但满足不了能源的安全性,也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下,我国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路线也势必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且在双碳战略下,多技术路线并举也是实现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2.0版技术路线图中指出,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100%为混合动力汽车,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气化转型。

       目前来看,在全面电气化转型之下,EV、PHEV、HEV成为当下最为主要的三大技术路线。

       对于三大技术路线的技术特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杨建奎分别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从体验和经济性来看:EV技术特征集中在两端,一是受积分、购置税和补贴等边际成本的补助,使短续航EV车型有着超低的经济性,二是在纯电驱动和智能化配置的加持下,其驾乘体验方面能明显优于PHEV和HEV等车型,但是存在续航和充电的问题;PHEV技术特征较为均衡,经济性和体验性均处于中等位置,但经济性和体验性均受是否充电的制约;HEV技术特征较为单一,相对于以上技术路线,处于较弱地位。

       而技术路线特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驱动市场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且不同细分市场的用户对需求的关注度各有差异。根据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A00/A0级车型作为家庭的补充车辆,经济性为第一驱动因素;A级车型作为家庭主要用车,经济性和便利性为主要驱动因素;B级及以上车型作为家庭的升级车辆,对智能化要求较高。

       回归到市场表现来看,EV整体渗透率超过19%,主要来自两端的A00级和B/C级市场,占比超60%;PHEV整体渗透率为5%,均来自于主流市场(A、B、C级)且分布较为均衡;HEV整体渗透率现阶段为4%,主要集中在A、B级主流市场。这既与消费者调研的需求相吻合,也表明市场需求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且各自发力。

       EV渗透将逐渐放缓,与油车会是长期竞争关系

       对于不同技术路线未来的发展前景,杨建奎表示,EV技术路线的渗透将逐渐放缓,未来提升的关键是解决充电和续航问题。“我们认为2022年整体的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在26%左右的水平,将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而2025年的渗透率将在38%左右,其中 EV的渗透会率会逐步放缓。”

       他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有三:首先,在A00与A0级市场上,EV已从经济性上完成对其他技术路线的超越,但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也制约着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次,A级车将成为未来制约EV渗透的最大阻力,因为不管是在用车场景还是经济性上,EV均无法体现自身优势;在B、C级市场,EV在经济上较豪华品牌车型有较大优势,但仍需解决充电及里程焦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均难以得到整体解决,也将使得EV的渗透逐步放缓。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动车与油车之间会是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他分析指出,从产品本身来看,电动车和油车各有优劣势,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动车想要全面覆盖油车,除非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大家经常用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过程来理解电动车和油车,但是后者替代的难度相当大,智能手机是把功能手机的功能全部涵盖后,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而电动车不能涵盖油车好的方面,所以在未来电动车和油车是一种竞争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PHEV渗透将继续加快,自主企业有机会弯道超车

       至于PHEV技术路线的渗透将继续加快,将成为在EV技术路线尚未解决充电和续航问题时的重要发展方向,自主企业有弯道超车机会。

       杨建奎分析指出,目前行业内PHEV的定价逻辑是以同类传统车为基准,上浮所增加的成本进行定价;但因技术路线的变更,使自主及合资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合资企业传统零部件优势减弱,自主品牌有进行弯道超车的机会。此外,PHEV在政策合规、新能源转型、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和驾乘体验方面可以对HEV实现全面的超越,他特别强调,自主企业用短续航PHEV替代HEV,是PHEV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超越HEV的可行方案之一。

       他还表示,在燃油车为主的时代,PHEV大多基于传统车平台衍生出来,随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各企业快速进行电动化转型,从EV平台衍生PHEV平台将成为趋势。可以看到,目前已有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都推出了自家的混动系统架构,如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长安汽车的蓝鲸iDD;吉利汽车的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等。

       徐长明则表示,较长时间内,BEV和PHEV会是并行发展的关系。此前,BEV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获得率先发展,PHEV的占比较低。但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PHEV出现超常规发展,增速超过纯电动,且这一情况在2022年仍在延续。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今年1-8月,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1万辆和304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7万辆和8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7倍。

       分析PHEV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该市场的增长与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超强竞争力产品的出现(2021年下半年上市)相契合。这类车型相较于燃油车,有更强的经济性和更高的智能科技体验;相较于纯电动车汽车则直接甩掉了里程焦虑。基于此,徐长明表示,PHEV技术进步带来的车型价格和使用成本的下降,让这个市场还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的赵治国教授亦表示,PHEV肯定是这两年市场的主流,但他也提醒到,如何把一款车做到性价比最高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但是不同企业的资源不一样,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技术)的积累也不一样,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PHEV技术路线,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特性。

       HEV节能效果明显,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重要一极

       杨建奎指出,从双积分单分技术提升的成本来看,HEV相对于NEV的劣势正在减弱。随着双积分政策的调整,NEV产品所获得的新能源积分及油耗积分会逐步降低,且未来NEV电耗将会有逐步纳入考核的趋势,会进一步缩减HEV相对于NEV的劣势。

       同时,他重点指出,HEV技术路线渗透平稳,是传统企业在电动化转型较慢情况下的必要选择路线。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有序推进,节能降碳目标将逐步加严,发展HEV将成为节能降碳的必然选择。

       对此,SCP理事长王瑞平强调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HEV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力结构70%是火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碳减排,电动车并不是最佳的节能方案,我们希望在同台竞技的情况下,把各种因素考虑全面,因为双碳是有目标的,靠单一路线发展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和制约,而且能否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也是个问题。”

       在王瑞平看来,HEV随时可以投向市场,不需要任何的基础设施投资,现有的生产设施、动力设备都可以直接用,而且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目前可以做到40%以上的热效,这在火电占比较高的情况下,混动可以比电动更快、更好地实现节能减碳。

       赵治国教授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混动不是一项过渡技术,而是一项长期技术。混动继承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在相对有限的区域里,发动机和变速箱又都做了一些减法,可以很好地满足油耗和法规的需求。而大家所认为的纯电动汽车是零排放汽车,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除非未来都是清洁能源。

       其实,面对双碳大考,汽车行业的答卷不该是固定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从我国汽车行业动力技术路线来看,整个产业不应该仅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我国能源结构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同推动和发展应该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且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该更加公平,让权于技术和用户,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新能源,在中国当前并没有真正的新能源,只是能源转化,中国目前火电点全部用电80%,而且火电还是建设中,现在发展的电动汽车,并不是即用的新能源,还是主要由燃煤而来

       而在欧美及日本这样相对发达的国家,其用电中不足20%是火电,比如日本的火电早已经进入淘汰阶段,主要是核电;欧洲几大国,主要是发展方向是太阳能发电和核电

       就目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来说,都是在尝试阶段,直接进入电动汽车模式,都是厂家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而推出的实验版,按事物的发展规律,油电混动,应该是现阶段正确选择,但是这方面的技术丰田一家独大,其它厂家也不愿意抬他

       还有一种新能源,就是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这个是真正的零排放,但是也是因为太过领先,而不被推广,目前日本政府开始推广这项技术,而丰田也公开了专利技术

       还有一项新技术,可以说是对电动车未来带来好消息,就是意大利的石墨电池,据说可以让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8分种充满电,而且成本远低于现在的锂电池,污染也少的多,有消息称2015年会在中国量产,如果可以实现,电动汽车正的就跨过了油电混动,直接进入纯电动了

       电动汽车,前景是很好的,目前主要还是电池技术受限,如果可以解决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那么电动汽车很快会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的电动汽车,只能城市中代步

北交所新能源与硬科技板块迎来戴维斯双击,这12家公司值得关注

       新能源汽车在整个市场上也是比较有发展空间的,并且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选择买车子的时候也是比较喜欢倾向于选择这种新能源汽车。因为从整体的发展上来看的话它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而且在政策扶持上也是有着比较好的发展态势。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在今后选择买车的话,一定主要还是针对于这种新能源的汽车进行相应的购买。

比较有发展空间

并且从现在的发展上来看的话,现在的很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也是越来越到位了。不仅在很多的地方都设置了一些充电桩或者是一些冲这些天然气的地方,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放心的去选择这些新能源汽车。不过针对于新能源汽车,其实也是有一些缺点的那可能就收到电池了。因为很多人他们在买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尤其是像纯电动的汽车虽然说在开这种车的过程中是非常方便的。

发展的也是越来越到位

并且在市场上不仅这些纯电动汽车从造型上看非常的好看,而且在价格上也是非常的划算,所以很多人在买了这种纯电动的汽车之后,可能也会感觉到电池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从它的电池的容量来看的话很有可能在开不了多久就要去充电了,针对于充电的这个时间并不是说像加油一样加完油之后就可以立马跑了。

造型上看非常的好看

       它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充电,在充完电之后待它有了充足的电源之后才能够上开车上路,这种原理就好像我们平时所开的电动车一样。它需要有充电的时间,所以像这样的一个操作,也让大家感觉到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去充电的话可能也比较麻烦。并且也是感觉到这样的纯电动汽车会不会在使用周期上,并没有一些传统的燃油汽车使用的比较久。

        在过去短短几个月,复杂的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疫情反复,种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募资市场整体趋势乏善可陈,活跃度明显下降。

        确定好赛道,那赛车手要怎么选呢?

        假设把沪深主板比作米其林三星餐厅,那北交所应该就是新晋的人气商家,虽然人均消费不高,但也能让投资者尝尝赚钱的新体验。

        花小钱赚大钱是每个投资者的终极梦想,北交所里的企业大多属于初创型,这种企业的基本特点是早期,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但同时不确定性也大。如何在不确定中挑选出真正具备价值的公司呢?

        根据犀牛之星整理统计,截至6月22日,新三板共有64家公司北交所IPO已经获受理,具体情况如下:

        在上面64家北交所IPO预备军中,我们 以今年A股市场热门的新能源与硬 科技 为指标,在两大热门赛道中我们筛选出了12名选手:

        首先来看看这12家拟IPO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表现如何。

        先说新能源板块,共有5家公司:

        1、富耐克

        从事以立方氮化硼(CBN)为核心的超硬材料,主要产品分为超硬磨料、超硬刀具和其他超硬材料制品。其中,超硬磨料包括立方氮化硼磨料和金刚石磨料;超硬刀具包括立方 氮化硼超硬刀具和金刚石超硬刀具;其他超硬材料制品包括金刚石复合片、切割打磨工具、培育钻石。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航空、钢铁、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和 时尚 消费品等领域。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2.34亿元、3.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0.1万元、1371.98万元、4388.41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0.8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4.67%。

        行业情况: 金刚石具有超硬、耐磨、抗腐蚀等优良性能,是生产用于对高硬脆、难加工材料进行锯、切、磨、钻等加工工具的核心耗材。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 汽车 、航空、钢铁、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和 时尚 消费品等领域,下游用户包括 3M、圣戈班集团、住友电工、三菱、三星电子、中钢集团、中国武钢和格力电器等众多世界 500 强、国内百强企业。超硬材料属于特点极其显著的工业生产和加工所需的新型材料,难以被其他材料所取代,下游应用产业如金属切削机床、 汽车 产业、钢铁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等都有长期大幅增长,终端用户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将为超硬复合材料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从细分市场来看,2021年中国超硬刀具市场规模57.8亿元, 其中PCBN刀具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PCBN刀具市场规模为33亿元,占比为 57%左右;金刚石刀具市场规模为 24.8亿元。

        培育钻石方面,根据贝恩咨询(Bain & Co.)与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中心(AWDC,Antwerp World Diamond Centre)联合发布的《2021-2022全球钻石行业报告》,经历过 2020 年疫情带来的 低迷后,2021 年行业整体呈反弹态势,全球钻石珠宝零售总额约为 8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23%;同时整个珠宝零售行业需求强劲、库存下降明显,由此牵动钻石出现明显涨价:2021全年毛坯钻均价上涨 21%(2019 年下降 7%、2020 年下降 11%);成品钻均价上涨9%。

        2、力佳 科技

        公司专注于锂微型一次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 适用温度范围广、环保安全的锂微型一次电池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锂锰电池和锂氟化碳电池,其中,锂锰电池包括锂锰扣式电池、锂锰柱式电池、锂锰软包电池等系列产品。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元、2.71亿元、2.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49.47万元、3003.55万元、4467.58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4.9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4.51%。

        行业情况: 目前,锂一次电池主要是用于烟雾报警器、共享单车、电动车、ETC 终端等方面。据Frost & Sullivan 的预测,预计 2022 年锂一次电池销售收入达到 25.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9%;2015-2022 年全球锂锰电池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 6.5%。

        下游客户方面,目前力佳 科技 与广立登、劲量、京东方、捷普、仕野股份、金霸王、东芝等国际一流或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信任、合作关系。行业内来看,锂锰电池企业主要由国外公司垄断,主导厂商包括日本三洋(FDK)、松下、MAXELL、 索尼、德国VARTA等公司较大的国内公司包括本公司、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而德瑞锂电的柱式锂锰电池销量在行业内排名靠前。 2020年力佳 科技 在锂一次电池领域销售规模位列全国第六,是国内锂锰扣式电池最大生产商之一。

        3、索拉特

        索拉特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应用领域新型玻璃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光伏玻璃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产品包括镀膜玻璃、镀釉玻璃及玻璃原片。主要产品为镀膜玻璃、镀釉玻璃等光伏玻璃产品。公司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耗材,广泛应用于光伏太阳能行业领域。

        主要产品:

        光伏组件构成: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元、5.22亿元、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30.85万元、12502.44万元、12448.22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60.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88.25%。

        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9 年全球光伏玻璃产量为 442 万吨,而我国光伏玻璃产量高达 398 万吨,占比超 过 90% 。2019-2020 年我国光伏玻璃出口量分别为 200.7 万吨、205.8 万吨,2021 年上半年光伏玻璃出口量达 114.3万吨,同比增长11.7%。

        行业格局来看,索拉特是光伏玻璃行业内较早研制出 2.0mm、2.5mm 厚度双玻组件用光伏玻璃的企业,是行业内较先实现双玻组件用光伏玻璃批量化生产的企业。目前光伏玻璃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信义光能、福莱特、彩虹新能源等企业,其中信义光能、 福莱特分别为我国第一、第二大光伏玻璃生产商。以 2020 年末中国光伏玻璃在产窑炉产能 28,910 吨/日为基数计算,索拉特 2020 年末光伏玻璃产能为 410 吨/日,占中国光伏玻璃产能的 1.42%。

        目前,公司光伏玻璃主要供应给隆基、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组件龙头。

        4、硅烷 科技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级硅烷气、氢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的下游市场覆盖广泛,下游市场涉及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尼龙化工等多个行业,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氢气(工业/高纯氢)与电子级硅烷气。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69亿元、5.11亿元、7.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1.78万元、4682.89万元、7579.99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73.1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25.53%。

        行业情况: 硅烷气作为一种载运硅组分的气体源,无论是光伏太阳能的生产,还是IC、LED、TFT-LCD的制造都需要大量的硅烷做原料。因为硅烷的高纯度和能实现精细控制,已成为半导体行业沉积工艺的重要气体。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硅烷的技术突破,处于降成本阶段,但与国际上大的上市集团公司相比如挪威的REC、美国的MEMC竞争力不足。但由于硅烷属于气体源,是用量最大的气体,因此下游晶圆厂商在选择硅烷供应商时相比清洗刻蚀气体更加谨慎,同时考虑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稳定规模化供应能力,在高世代线中硅烷的国产化率仍然足够低,以外资为主。

        行业规模来看,2021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达342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60亿元,同比增长21.28%,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08亿元。但国内企业市占率低,尚未实现在IC全流程供应配套气体。

        硅烷 科技 为国内高纯硅烷龙头企业, 现有产能3600吨/年,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达到8N级(国标4N),在建高纯硅烷气体产能1.5万吨/年,待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国内硅烷绝对龙头。此外,内蒙古兴洋、中宁硅业和天鸿瑞科拥有电子级硅烷产能分别为3000吨/年、2000吨/年和500吨/年。

        氢气方面,氢气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到33.6kWh/kg,约为汽油和天然气的2.4~2.7倍,且制成无污染,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我国氢气年产量超4000万吨,已初步掌握氢能产业链主要技术和工艺。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与石油和化学规划院的统计,按照能源管理,换算热值占终端能源总量份额约3%。未来随着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升级和降本,预计至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将超过10%。

        5、隆基电磁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磁力应用设备供应商。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工业磁力应用”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磁选机、除铁设备、光伏设备、非铁分选设备及其他工业磁力应用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89亿元、4.08亿元、5.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08.01万元、7412.81万元、7235.65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7.49%,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84%。

        行业情况 :公司是全球光伏硅片与组件双龙头隆基绿能的关联公司,公司电磁、永磁设备除了主要供给隆基绿能外,也广泛应用于矿山、煤炭、电力、冶金、环保、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根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出版的《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年鉴 2019》,2018 年,在其统计的国内18家洗选设备企业中,隆基电磁是磁选设备销售规模最大的企业。目前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国艺利、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华特磁电(831387)、马鞍山天工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镇江电磁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

        硬 科技 公司共有7家:

        1、远航精密

        公司主要从事电池精密镍基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公司产品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客户在卷重、幅宽、厚度和性能等方面的各类产品的需求,可直接应用于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

        主要产品: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3亿元、5.7亿元、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59.8万元、5655.02万元、8433.47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35.19%,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1.05%。

        行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化产业的更新迭代和国家对储能行业的大力支持,锂电池及相关材料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也迎来高速的发展。远航精密生产的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终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 汽车 、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储能、航空航天、金属纪念币等行业。

        公司在镍带、箔行业深耕多年,行业地位突出,上下游的连接使得公司成为国内精密镍基导体材料行业内产业链覆盖较为完整的企业之一,下游客户包括LG 松下比亚迪等世界知名企业,能有效保证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的供给及稳定实现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

        2、新芝生物

        公司核心围绕生物样品处理、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三大类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活动。具体产品有生物样品处理仪器、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系列产品、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等。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1亿元、1.43亿元、1.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01万元、3677.25万元、4841.25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9.1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8.41%。

        行业情况: 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测算,2018年-2026年全球质谱仪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7%,2020年市场规模72亿美元,对应约460亿元。国内方面,根据智研咨询,2012年-2020年国内质谱仪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2020年国内质谱仪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30%。

        3、南麟电子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品质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功率器件的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的研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车用专用芯片、功率器件与IPM模块等,产品系列达十余个,包含200多个品种。

        公司产品在主要应用领域的终端设备举例如下: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亿元、2.34亿元、3.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9.68万元、1868.2万元、10671.09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4.9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41.91%。

        行业情况: 模拟 IC 主要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广泛应用于通讯、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仪器以及 汽车 电子等场景。其中电源管理模拟芯片 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超预期达到 330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增长到 565 亿美元,对应 2021-2026 年 CAGR 为 9.4%。中国电源管理 IC 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2020 年市场规模约 735.8 亿元,约占全球电源管理 IC 市场 40%以上。然而,从生产口径来看,绝大部分电源管理 IC 仍由海外厂商所占据,其中欧美厂商占据八成以上份额,日、韩、台 资企业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中国本土电源管理 IC 全球份额占比不到一成。

        根据 WSTS,2021 年,全球模拟 IC 市场规模为 741.1 亿美元,约占全球 IC 市场规模的 16.0%,2017-2021 年 CAGR 为 9.1%。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中国模拟 IC市场销售规模约为 2731.4亿元,折算约占全球模拟 IC市场的 57.1%。

        4、锦波生物

        公司是一家应用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理性设计等前沿技术,围绕生命 健康 新材料和抗病毒领 域,系统性从事功能蛋白结构解析、功能发现等基础研究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抗 HPV 生物蛋白产品等,分别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及酸酐化牛 β-乳球蛋白等为核心成分,包括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等各类终端产品。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61亿元、2.3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26.83万元、3194.84万元、5738.73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2.1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9.45%。

        行业情况: 胶原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内大量存在,独特的三螺旋构象是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基础,起到维持皮肤与肌肉弹性、增强钙质与骨细胞结合、 联结骨骼与肌肉、保持眼角膜透明等作用。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53.6亿美元,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38%;预计到2027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15.8亿美元,2019- 2027ECAGR为6.15%。胶原蛋白的应用领域有医疗 健康 、食品和饮料、护肤品及其他,全球市场各领域占比分别为49.8%/6.5%/12.9%/30.7%,以在医疗 健康 领域应用为主。

        医用辅料方面,根据标点数据,2019年医用贴片医用皮肤敷料销售额超过50亿元,消费量3.4亿片,17-19年销量复合增速超40%,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主要受益于医美需求上升,对应医用面膜需求旺盛。

        5、雷特 科技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人主营业务为智能电源及 LED 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成长为面向多元化应用领域的智能照明控制综合方案提供商。公司面向中高端照明场景持续推陈出新,自主开发了“智能电源”和“LED 控制器” 两大主要产品线。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98亿元、0.95亿元、1.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0.13万元、2029.41万元、4322.72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6.22%,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8.57%。

        行业情况: 据OFWEEK预测,2020 年中国 LED 通用照明市场需求预计将达 220 亿美元,未来 10 年 智能照明对照明将有望占到总需求的 30%。LED 控制器是智能照明的中枢神经,将在智慧网络平台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物联展现更多应用和功能。在照明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及云技术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智能照明将广泛普及,是未来 LED 市场的大势所趋。

        6、康乐卫士

        康乐卫士是一家以基于结构的抗原设计为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从事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基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和多年研究积累,公司构建了丰富的研发管线。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10个重组人用疫苗在研项目,其中三价 HPV 疫苗、九价 HPV 疫苗(女性适应症)及九价 HPV 疫苗(男性适应症) 在研项目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十五价 HPV 疫苗已取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二价新冠疫苗、多价诺如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带状疱 疹疫苗、多价手足口病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等重组疫苗在研项目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13亿元、0.0009亿元、0.00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95.05万元、-15239.97万元、-37960.45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34.89%,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83.46%。

        行业情况: 根据 历史 批签发和销售情况, 2021 年国内 HPV 疫苗接种人数约为923万人,截止2021年底国内累计接种人数约为2029万人,占国内 9-45 岁女性人数的比例约为 5.8%。根据中检院数据,目前市场上占据主导位置的仍是默沙 东的 4/9 价 HPV 疫苗,在 2018-2020 年的批签发量分别是 501/886/1228 万支; GSK 的 2 价 HPV 疫苗在 2018-2020 年的批签发量为 221/200/69 万支,市占率逐年降低;万泰生物的 2 价 HPV 疫苗于 2019 年底获批,2020 年 5 月正式投入 市场,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20 年批签发量 245 万支,批签发市占率约 16%, 2021 年批签发突破 1000 万支。

        国内 HPV 疫苗研发梯队方面,关于 HPV 疫苗研发项目较为丰富,9 价 HPV 疫苗中,以万泰生物临床进展较快,于 2020 年 9 月在国内正式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目前主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入组及疫苗接种,与默沙东 9 价 HPV 疫苗头对头临床试验已经完成现场工作,小年龄桥接临床试验也启动,并完成入组工作。上海博唯、 瑞科生物和康乐卫士的 9 价 HPV 疫苗均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

        7、中兵通信

        公司主营业务为军用、军民两用通信及电子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超短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弹载数据链等。

        超短波通信主要靠地波传播和空间波视距传播。当通信距离较近时,利用地波传播。当通信距离较远时,应用高架天线或将设备设在较高的地方,利用空间波传播。超短波通信与短波通信相比较,其优点是:频段宽,通信容量较大。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上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实现地球上(包 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两个或多个卫星通信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覆盖范围大,只要在卫星波束(卫星上下行无线电信号)的覆盖范围内,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

        业绩方面, 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51亿元、5.92亿元、6.2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62.93万元、20167.09万元、11130.82万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7.2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57%。

        行业情况: “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我国分别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军工行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通信装备处于大规模升级换代和改造的阶段,在技术、质量和数量上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由于军工行业属于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军工产品要求高技术、高质量、高可靠性,行业门槛主要体现在资质门槛、技术门槛。

        目前,国内主要从事军用通信装备制造的上市企业主要有海格通信、七一二、烽火电子,与公司的比较情况如下:

       今天关于“天然气汽车产业研究”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