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ro_munro微脓肿 _munro微脓肿

       对于munro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模型十四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

2.GeneDeitch人物介绍

3.爱丽丝门罗出生于20世纪多少年代

4.蓼叶是什么植物,求

5.银屑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是什么?

munro_munro微脓肿

模型十四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

       一、概 述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是铜、镍和铂族金属的重要来源。据统计,世界上有 50%以上的镍和铂族金属以及 5. 5%的铜来自这类矿床。

       这类矿床在世界上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加拿大 ( 萨德伯里、托普逊、沃伊塞湾等) 、美国( 德卢思等) 、俄罗斯 ( 诺里尔斯克 - 塔尔纳赫、贝辰加等) 、中国 ( 金川等) 、澳大利亚 ( 基思山、佩塞维兰斯、卡姆巴尔达等) 、南非 ( 布什维尔德等) 和津巴布韦 ( 大岩墙等) 等少数国家 ( 图 1;表 1) 。

       图 1 世界主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示意图( 引自 D. M. Hoatson 等,2006,修改)

       这类矿床按其含矿岩石、岩体形态及构造环境可分为 5 个亚类:

       1) 与科马提岩质火山岩流及岩床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如澳大利亚的基思山、佩塞维兰斯、雅卡宾迪、卡姆巴尔达,加拿大的托普逊等) ;

       2) 与陆上溢流玄武岩岩床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如俄罗斯的诺里尔斯克,美国的德卢思) ;

       3) 与拉斑玄武岩岩浆分异的镁铁质 - 超镁铁质侵入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 如加拿大的沃伊塞湾,中国的金川,俄罗斯的贝辰加等) ;

       4) 与陨石撞击有关的苏长岩 - 辉长岩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 如加拿大的萨德伯里,现世界上仅此一例) ;

       表 1 世界主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资料来源: D. M. Hoatson 等,2006; P. Laznicka,2006; 李文渊,2007

       注: Astro—与陨石撞击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Kom—科马提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Basal—拉斑玄武岩质侵入体中底部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FB—与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 Strat—大型层状镁铁质 - 超镁铁质侵入体中层控铂族、铜镍硫化物矿床。

       5) 与大型层状镁铁质 - 超镁铁质侵入杂岩有关的铂族金属、铜镍硫化物矿床 ( 如南非布什维尔德,津巴布韦大岩墙等) 。

       二、地 质 特 征

       1. 区域地质背景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所处的构造环境主要有大陆内部裂谷带 ( 如加拿大萨德伯里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等矿床) 、大陆边缘裂谷带 ( 如中国金川矿床等) 以及太古 - 元古宙绿岩带 ( 如澳大利亚卡姆巴尔达和加拿大托普逊等矿床) ,而活动的造山带环境只形成较小的矿床,如美国的莫希 ( Moxie)深成岩体中的矿床。

       几乎所有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都与镁铁质或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由地幔中派生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浆饱含硫化物。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的母岩浆可以分为两个岩浆系列 ( 表 2) : 科马提岩岩浆和拉斑玄武岩岩浆。在 1500 ~1600℃喷发的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岩浆限于太古 - 元古宙,是一些重要硫化物矿床的母岩浆,形成的矿床有澳大利亚卡姆巴尔达、佩塞维兰斯,加拿大托普逊等大型矿床。拉斑玄武岩岩浆形成的矿床主要发育于克拉通地区,矿化不如科马提岩岩浆形成的矿床那么普遍,但却形成了一些重要矿床,如加拿大沃伊塞湾,俄罗斯贝辰加,中国金川等重要矿床。

       含矿岩体规模大小不一,我国金川含矿岩体仅1. 34km2,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Ⅰ号岩体达 12km ×2km,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盆面积在 1000km2以上,南非布什维尔德含矿岩体面积约达 65000km2。

       表 2 铜镍硫化物矿床母岩浆系列分类

       2. 矿床地质特征

       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产出在克拉通地区的陆内裂谷和大陆边缘裂谷,属拉张的构造环境。矿带受古大陆边缘或微陆块之间的拉张裂陷带控制。在拉张力支配下,岩石圈减薄、甚至破裂引起地幔上涌,导致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石在地壳浅成环境侵位。

       ( 1) 容矿岩石类型

       铜镍硫化物矿床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体有密切联系。与矿有关的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石系列主要有拉斑玄武岩和科马提岩。这些岩体和岩流往往侵位于陆源沉积物中或绿岩带中。赋矿岩体主要有: ①由纯橄岩 - 方辉橄榄岩 - 橄榄岩 - 辉石岩 - 苏长岩 - 橄长岩 - 斜长岩 - 闪长岩等岩相组成或由橄长岩 - 苏长岩 - 斜长岩 - 铁闪长岩等岩相组成的大型层状杂岩体; ②苏长岩 - 闪长岩岩体; ③纯橄岩 - 二辉橄榄岩 - 橄榄岩 ( - 辉石岩) 杂岩体; ④橄榄岩 - 辉石岩 - 辉长岩 ( 苏长岩) - ( 闪长岩) 杂岩体; ⑤苦橄岩 - 苦橄粗玄岩 - 苦橄辉长岩 - 苏长岩 - 橄榄辉长岩侵入体等。含矿岩体常见明显的分异现象。

       ( 2) 矿体产状与矿石构造

       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含矿岩体产出形态多种多样,分别呈岩墙状 ( 津巴布韦大岩墙) 、岩盆状 ( 加拿大萨德伯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 、漏斗状 ( 加拿大沃伊塞湾) 、不规则层状 ( 南非布什维尔德)以及岩床、岩株状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的底部或接触带附近的裂隙中。产于岩体底部的矿体为似层状 ( 或板状) ,主要由中等—稠密浸染状矿石组成,属熔离分凝式矿体; 而产于接触带附近裂隙中的矿体则是以块状( 或角砾状) 矿石为主的脉状矿体,属贯入式矿体。岩体上部的含矿岩相产出由浸染状矿石组成的矿体,其形态为似层状或透镜状,镍品位一般低于底部矿体。

       ( 3) 矿石组分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组分较多,主要矿物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其次是黄铁矿、针镍矿、紫硫镍铁矿、方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铬铁矿、铅铋碲矿、碲铂矿、砷铂矿和少量其他镍矿物等。脉石矿物为橄榄石、辉石及斜长石等围岩的造岩矿物。

       镍和铜是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分,尚有一些伴生组分,如铂族金属、金、银、钴、硒、碲和铬等,可综合利用。有些矿床中铂族金属是最主要的组分,如南非布什维尔德矿床等。

       ( 4) 成矿时代

       该类矿床大多形成于太古宙、元古宙和晚古生代的二叠纪及中生代的三叠纪。最古老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太古宙绿岩带中。该地区有些矿床产于高镁质火山岩段科马提岩质岩层中,这种岩层上部往往具有特殊的鬣刺结构 ( spinifex texture) ( 图 2) 。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多形成于元古宙以后活化的古老地台和地盾区,矿体赋存于层状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体中,多为拉斑玄武岩质岩浆形成的岩体,有些与暗色岩的岩浆活动有关,形成溢流玄武岩。

       图 2 典型的科马提岩火山沉积岩层剖面图( 表示科马提岩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控矿因素)( 引自 D. P. Cox 等,1986)

       表 3 和表 4 分别列出了含矿科马提岩区和含矿的拉斑玄武岩区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表 3 含矿科马提岩区的主要地质特征

       资料来源: D. M. Hoatson 等,2006

       a. AUDK ( Al2O3/ TiO2= 15 ~ 25) : 铝未亏损的科马提岩 ( Munro 型) ; ADK( Al2O3/ TiO2< 15) : 铝亏损的科马提岩 ( Barberton型) 。表中这两种类型都有,但主要的化学类型还是前一个。

       b. TDF: 薄层分异岩流; CSF: 具有内通道的复合席状岩流; DCSF: 纯橄榄岩复合席状岩流; LLLS: 层状熔岩湖和 ( 或) 岩床。

       表4 武矿的拉斑玄含岩质镁铁质-区镁铁质侵入岩超的主要地质特征a

       资料来源:.M.Hoatsn等,062

       a.矿床/矿区,如萨德伯里(与古陨石坑有关)、诺里尔斯克(与流玄武岩有关的次火山岩床)和德卢思(与溢流玄武岩有关)有包括在本表没中,因为它们与“典型”的拉斑玄武岩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有不同的成因。贝辰加矿床列于本表中,但它与原始的拉斑玄武岩质岩浆系统和科马提岩岩浆系统都有化学亲合性。

       b.这些矿床尽管品位低(Ni<.04%),但镍的总资源量很大。

       c.加拿大其他地区矿化侵入体的大致年龄为01Ma、302Ma、04Ma、101Ma和702Ma。

       三、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1. 矿床成因

       关于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先后有学者提出了岩浆熔离说、热液交代说、变质成矿说,但自从 J. H. I. Vogt 于 1894 年提出岩浆硫化物不混溶机制 ( 即岩浆熔离说) 以来,就一直被广泛接受。只有加拿大的萨德伯里被认为是陨石撞击成因的矿床。

       研究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机理实际上就是研究母岩浆如何产生、演化以及成矿元素是如何运移、富集、沉淀形成矿床的。一般认为,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首先是基性 - 超基性岩浆中的硫化物达到饱和而与硅酸盐岩浆发生熔离,在此过程中亲铜元素进入分离出的硫化物熔体。硫化物熔体进而在一定的空间内与足够的硅酸盐岩浆混合导致亲铜元素品位提高。这些高品位的亲铜元素保存在合适的空间内就可以形成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由此可见,形成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首要条件是来自地幔的硅酸盐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而使硫化物熔体与硅酸盐岩浆发生熔离。当溶入硅酸盐岩浆中的硫达到饱和时,S 就会与 Ni、Cu、Fe、Co 及 PGE 等元素结合而形成一种不混溶的硫化物熔体。这种不混溶的硫化物将从硅酸盐熔体中熔离出来聚集在一起而呈 “珠滴”状,它们或者由于重力作用而沉淀下来保留在源区,或者呈不混溶的硫化物液滴悬浮于硅酸盐岩浆中随其一起上升,这取决于硫在硅酸盐岩浆中的溶解度、体系的氧化 - 还原状态、硅酸盐岩浆的黏度以及熔体的温度持续的时间。如果岩浆黏度较大而且温度下降较快,硫化物 “珠滴”则来不及沉降到岩浆底部,只能悬浮于硅酸盐岩浆中形成球粒状或浸染状构造的矿石; 如果岩浆黏度较小而且温度下降较慢,硫化物“珠滴”则可以沉降于岩浆底部,形成块状构造的矿石。

       通过对世界上许多大型和超大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Re - Os 同位素体系的研究,揭示出这类矿床的成矿物质可以完全源于地幔,如卡姆巴尔达矿床,但多数矿床则是壳幔混合源,如诺里尔斯克、萨德伯里、沃伊塞湾、德卢思、布什维尔德等矿床。这表明地壳混染作用对此类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 找矿标志

       ( 1) 区域地质找矿标志

       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是克拉通、大陆内部裂谷、大陆边缘裂谷和绿岩带,因此,寻找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目标区首先要选择具有这种构造的地质区。

       2)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多与侵入的或喷出的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体、岩流有关,包括太古 -元古宙绿岩带中的科马提岩和各个年代的拉斑玄武岩质岩浆岩。因此,寻找各类基性 - 超基性侵入岩和在绿岩带中寻找科马提岩是勘查该类矿床的前提。

       ( 2) 局部地质找矿标志

       1) 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形成于裂谷等张性环境中,巨大的张性构造带为岩浆的运移、侵位及期后成分的调整等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这些特征在区内显示为深大断裂及其诱发的次级断裂,这些断裂控制着含矿岩体的形状和产状,如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矿区几个矿床均产在区内的诺里尔斯克 -哈拉耶拉赫等断裂中 ( 图 3) 。因此,查明区内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对勘查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2) 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矿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矿床一般在较深部位,由于含矿岩浆、富矿岩浆比重较大,所以矿体分布在岩体的较下部,或在沿侵入体底部接触带分布的岩浆补给通道和洼地中产出。一般来说,岩体底部和下伏地层中成矿较好,所以要特别重视在岩体下盘和下伏地层中找矿。

       3) 在镁铁质 - 超镁铁质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相主要有苏长岩、橄长岩、纯橄岩、方辉橄榄岩、辉长岩、橄榄岩、辉石岩、斜长岩、闪长岩、苦橄岩、苦橄粗玄岩、苦橄辉长岩等,所以鉴别出这些岩相和这些岩相的组合就有可能找到赋存在其中的矿床。

       图 3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矿区区域构造图( 引自 A. J. Naldrett 等,1992,修编)

       4) 以科马提岩为容矿岩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上部岩石往往具有特殊的岩石结构———鬣刺结构,可以作为很好的找矿标志。

       ( 3)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1) 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块状硫化物矿体具有磁性,容易引起磁异常,但并不是强磁性异常。

       2) 硫化物矿石为良导体,在矿体上方出现电磁异常,因此,可进行航空和地面电磁法测量,以圈定导电的 Fe - Ni - Cu 硫化物矿石。

       3) 进行区域航磁和重力调查,以确定侵入体的范围和有利的矿化环境 ( 岩体底部接触带、岩浆补给通道) ; 地面磁测可确定岩性接触带和小型矿化构造 ( 如构造凹入处) 。

       4) 深部钻孔和井中瞬变电磁测量系统 ( UTEM) 可有效勘查深埋的底板型矿体,如加拿大萨德伯里矿区近年在深部发现的许多矿床均应归功于此法的应用。

       ( 4)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1) 土壤 / 河流冲积层 / 露头的 Cu、As、Zn 地化异常,有可能指示有硫化物的存在。

       2) 土壤 / 河流冲积层 / 露头的 Ni、Cr、Co、Mn 地化异常表明有橄榄石堆积层 ( 有一些科马提岩型铜镍硫化物矿体位于橄榄石堆积层内) 存在。

       3) 科马提岩型铜镍硫化物矿化与铝未亏损的科马提岩岩层有关 ( Al2O3/ TiO2= 15 ~ 25) ,而铝亏损的科马提岩岩层 ( Al2O3/ TiO2< 15) 中矿化通常较差或不含矿。

       ( 唐金荣 戴自希)

GeneDeitch人物介绍

       您可能是指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女性经历、情感和人际关系。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她的精神内涵:

       1. 对女性经历的关注:门罗的作品主要关注女性的人生经历,包括家庭、婚姻、母性、独立、社会地位等方面。她通过刻画女性形象和她们的生活经历,表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命运。

       2. 对人性的探索:门罗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她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变化,表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3. 对情感的表达:门罗的作品中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她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情感的多变和复杂性,以及对情感的理解和接纳。

       4. 对人际关系的关注:门罗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她通过刻画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总之,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对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关注,这些方面都展现出她的精神内涵。

爱丽丝门罗出生于20世纪多少年代

       GeneDeitch

       GeneDeitch是一位导演,中文名基恩·戴奇,美国人,出生在芝加哥,毕业于洛杉矶大学,主要作品有《野兽家园》、《Obri》、《爱丽丝巴黎奇遇记》、《Here'sNudnik》等。

       中文名:基恩·戴奇

       外文名:GeneDeitch

       别名:基恩·戴彻

       国籍:美国

       出生地:芝加哥

       出生日期:1924年8月8日

       职业:动画制作人动画师导演

       毕业院校:洛杉矶大学

       主要成就:《Munro》获得一座奥斯卡奖杯

       代表作品:《CaptainKangaroo》《Munro》《猫和老鼠》

蓼叶是什么植物,求

       爱丽丝门罗出生于20世纪多少年代介绍如下:

       20世纪30年代。1931年。

       爱丽丝·门罗

       艾丽斯·芒罗(又译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等。

       1931年7月,芒罗(本名艾丽斯·安·莱德劳)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休伦县文海姆镇。 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来共创作了14部作品并多次获奖,同时作品被翻译成13种文字传遍全球。2013年10月10日,艾丽斯·芒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爱丽丝·门罗个人生活:

       芒罗未结婚前叫艾丽斯·安·莱德劳,和詹姆斯·芒罗结婚后,才改随夫姓。1972年,芒罗离婚。1976年,她遇到了终能执手偕老的第二位丈夫—地理学家杰拉德·弗莱林(2013年4月去世)。婚后,芒罗仍以艾丽斯·芒罗之名出书。

银屑病的组织病理特征是什么?

       箬竹叶又叫蓼叶,别称:辽叶、辽竹、?簝竹、簝叶竹、眉竹、楣竹、粽巴叶。可以包粽子。

       箬竹(学名: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为禾本科、箬竹属植物,为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箬竹属约含20种以上,均产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现已知有22种6变种。

       肉眼看,只可看见大量的白色皮屑脱落,但是在显微镜下可见银屑病的病变有如下特点。

       (1)角化不全。也就是说其皮屑很“软”,因为还没来得及角化就脱落了。

       (2)粒层变薄或消失。

       (3)棘层肥厚。

       (4)真皮乳头延长,兼有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

       (5)中性粒细胞移行至表皮内,形成Munro 微脓肿。

       (6)皮肤微循环障碍。

       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角化过度,颗粒层减少、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下延,真皮乳突向上延伸,集成Munro 微脓疡 。

       脓疱型银屑病表现为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即Kogoj 海绵状微脓疡,疱内中性粒细胞,真皮内主要为淋巴细胞。

       红皮病型银屑病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真皮水肿。

       另外,在银屑病消退后再继续观察,发现皮损消退后,局部毛细血管并不同时恢复正常,最早恢复者在皮损消退后2 周出现,绝大多数在2 ~ 6 个月后恢复正常,但个别病例在1 年后仍不正常。

       这可能是本病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故皮损消退后不应立即停止治疗,而应该继续治疗直至微循环恢复正常为止。

       今天关于“munro”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munro”,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