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it化_汽车化的后果是什么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汽车it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汽车it化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操作系统:现代汽车的大脑

2.汽车OTA技术是什么样的?

3.华为宣布不造整车,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软件定义汽车,架构定义软件

5.又一行业巨头玩跨界,汽车领域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汽车it化_汽车化的后果是什么

操作系统:现代汽车的大脑

       什么是操作系统

       可以把一个计算机系统简单地分为三层:底层硬件、中间层操作系统、上层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位于中间,管理底层的硬件,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几乎所有桌面电脑、嵌入设备都是这种三层模式。但在一些特殊场景,工程师会直接使用裸机(就是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这种往往是对计算机性能要求极其苛刻的场景,苛刻到甚至嫌弃操作系统拖慢了性能,于是干脆不用操作系统自己写代码直接控制硬件。

       一个标准的计算机,主要的硬件资源有:CPU、内存、持久存储如硬盘、其他设备,那么一个标准的操作系统要管理这些硬件资源,就会有这些功能:

       (1)任务调度,进程和线程,管CPU;

       (2)内存管理,每个进程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管内存;

       (3)存储管理,文件系统,管持久存储;

       (4)设备驱动,字节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管各种设备。

       操作系统有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Windows、Linux、Mac?OS、iOS、Android等。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这些操作系统,例如:

       1、阵营

       两大阵营:Windows阵营、类Unix阵营。

       Windows阵营的操作系统都是微软公司的,其系统一般是封闭的,主要有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7、Windows?10等;

       而类Unix阵营的操作系统所属公司有谷歌、苹果等,系统很多是开源的,主要有Unix、Linux、Mac?OS、iOS、Android等。

       2、设备

       两大类:桌面电脑、智能设备。安装在桌面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称为通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安装在手机和其他各种电子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称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QNX、uC/OS、VxWorks等。

       3、响应时间

       两种: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非实时操作系统。所谓实时,是指系统接收到一个输入后,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毫秒甚至微秒量级)处理完毕,然后返回一个响应。能严格保证对输入进行实时处理的操作系统,就是实时操作系统;做不到的就是非实时操作系统。

       我们熟知的Windows、Linux、Mac?OS、iOS、Android这些,都不是实时操作系统;而QNX、uC/OS、VxWorks这些大家没怎么听说的则是实时操作系统。

       汽车上的操作系统,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这两个概念人们往往容易混淆,因为大部分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也都是实时操作系统,但实际上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划分的。iOS、Android就是典型的反例,它们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却不是实时操作系统。

       汽车上的操作系统

       汽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机械设备逐步向电子设备转变”的过程,原来是机械装置控制的部件,慢慢都变成由智能电子装置来控制了。在现代汽车里,有很多智能电子装置(数以百计),这些电子装置上都会装有操作系统,因此,现代汽车上会有很多个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都属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因为它们是在嵌入式设备里运行。那么,它们是不是都是实时操作系统呢?不一定:ECU中的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IVI中的可以是非实时操作系统。下面给大家分别介绍。

       一、ECU很多智能电子装置,操控着汽车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系统等,统称为电子控制单元ECU。它们是车辆运动和安全防护的控制“大脑”,通过直接向执行机构(如电子阀门、继电器开关、执行马达等)发送指令以控制车辆关键部件的协同工作。常见的ECU包括:EMS发动机电控系统、ABS制动防抱死控制、变速箱控制系统TCU、电子稳定控制ESC、电子动力转向EPS,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VCU、电池管理系统BMS等。

       上图是EMS发动机控制模块的基本示意图,主要由输入回路、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输出回路组成。其他ECU也类似,不同的只是输入、输出和程序代码。ECU控制车辆的关键部件,不能出现响应不及时的情况,一旦出现延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ECU中的操作系统必须是实时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鉴于ECU在汽车中的重要性,2003年全球相关厂商联合成立了一个标准联盟组织AUTOSAR(Automotive?Open?System?Architecture),制定了汽车电子软件的标准架构,示意图如下:

       简单地说,AUTOSAR把汽车电子软件分成三层:(1)硬件之上的Basic?software层(BSW);(2)BSW层之上的Runtime?environment层(RTE);(3)最上面的Application层。

       其中,操作系统是在BSW层的系统服务中定义的。

       嵌入式设备通常做的很小,里面也没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内存,因此其操作系统代码一般都比较小、比较简单(与通用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相比)。而为了保证实时性,其任务必须是分优先级的(重要的任务优先级高,优先级高的任务先执行),其任务调度必须是可抢占的(已经有低优先级的任务在执行,高优先级的任务可以抢占CPU)。AUTOSAR中的操作系统是怎样的呢?非常简单:(1)任务调度,没有进程和线程,只有Task和中断;(2)内存管理,几乎没有,操作系统中只有内存访问保护功能,没有虚拟地址概念。只有一个物理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在编译的时候由编译器将代码、数据、堆栈、变量和常量、寄存器、I/O端口等映射到不同区域;(3)存储管理,不属于操作系统。没有文件系统,只有对片内、片外的EEPROM和FLASH的管理;(4)设备驱动,不属于操作系统。

       二、IVI还有一类智能电子装置,如仪表、娱乐音响、导航系统、抬头显示、车载通信、无线上网等,这类装置不直接参与汽车行驶的控制决策,不会对行驶性能和安全产生影响,一般统称为车载娱乐信息系统IVI。IVI上的操作系统,显然对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可以使用Android、Linux等非实时操作系统,也可以使用QNX、VxWorks等实时操作系统。

       智能网联带来新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是增加更多的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需要采集、处理、共享海量数据,这样就带来两个挑战:1、控制器芯片的处理能力;2、信息安全。针对这些挑战,人们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做了改进,提出域控制器DCU的概念,将整车划分为动力总成、车辆安全、车身电子、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几个域,利用处理能力更强的多核CPU/GPU芯片相对集中地控制每个域。这样做能简化汽车电子网络拓扑结构,但是也带来新问题:DCU会将一些属于不同汽车安全等级(ASIL)的系统融合在一起处理,而从安全角度应该将它们进行物理上的隔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引入了IT技术中常用的虚拟机概念,通过虚拟机技术在一块控制器芯片里可以装上多个操作系统,每个操作系统负责控制自己的功能模块,互不干涉。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芯片的处理能力,又能保证符合安全要求。

       上图左边是虚拟机技术的示意图,右边是容器技术的示意图。实际上,在IT行业,容器技术现在使用得更广泛,原因在于容器技术少了一层Guest?OS,成本更低,性能更好。但是汽车行业为什么不使用容器技术而使用虚拟机技术呢?原因可能有两点:1、容器技术隔离性差些,上层的不同应用共享底层的同一个操作系统内核,还是存在互相干扰的可能;2、容器技术的隔离,主要依赖底层操作系统提供的相关功能来实现的,Linux操作系统自带这种隔离功能,因此基于Linux的容器技术在IT行业被广泛应用;而用于汽车ECU、DCU芯片上的实时操作系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采用虚拟机技术,不用对底层操作系统做改造,只需要再开发出一个虚拟机引擎,虚拟出ECU/DCU上的各种硬件资源即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OTA技术是什么样的?

       2020年,“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从中央政策到资本市场,无一例外的都在对其热捧。相较于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通过一系列前沿科技技术,打造的一种全新基础建设。

       而在国家提出的7大新基建规划中,5G新基建无疑又最为特殊,因为它是其他六大新基建的先行基础,未来将将为六大领域的运营提供坚实支撑。

       同样,在车联网领域,5G凭借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性,被行业普遍认为是解决当前智慧交通难点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i-VISTA智能网联汽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以及汽车、通信、IT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就围绕“5G融合·智联新生态”,展开了技术分享和观点交流。

       那么在业内专家眼里,当前5G新基建现在发展如何,又会怎样赋能车联网,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呢?

       01

       政策利好,行业一片光明

       2018年,国家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会上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2019年,5G正式开始商用。

       在今年3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推广、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

       国家政策层面开始引导,各个地方也积极响应,根据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经有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30?万个。

       另一方面,今年的疫情也加强了快速落地5G新基建的信心,因为以超前视觉来看,5G的落地势必会加速赋能智慧交通,以后再面对类似公关卫生事件爆发时,无人驾驶汽车将可以替代人类驾驶员在危险的外部环境下完成任务。

       在i-VISTA智能网联汽车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主任葛雨明表示:国内三家运营商现在已经开通的5g基站其实已经超过了60万个,同时每周还有超过1.5万个这样一个建设的数量,而截止到目前,连接到5g网络上的终端数也已经达到了1.5亿万部。

       可见,5G新基建正以蓬勃之姿,向前发展。

       02

       5G新基建对车联网的赋能

       从广义上来讲,车辆网其实有两个分支,分别是Telematics(车载信息服务)和V2X,目前整个行业在向着V2X过渡,而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后者——V2X。?

       事实上,我国已经具备了LTE-V2X相关的接入层、网络层、消息层和安全等核心技术标准,但依旧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法解决,即车联网所需的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在公开演讲中谈到:“就通信层面而言,4G网络支撑L1/L2级别自动驾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真的要到L5级别的自动驾驶就需要5G。?远程驾驶、自动驾驶要求端到端的时延不超过5毫秒,可靠性要求达到99.999%,只有5G才能支持这个要求。”

       而作为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5G相对4G而言最核心的技术指标聚焦在高速率、低时延(4G是100毫秒,5G可以做到1毫秒)和广连接三个方面,所以随着5G的到来,将极大地加速V2X的商用落地。

       另一方面,5G对车联网的赋能还体现在车路协同上。众所周知,目前自动驾驶分为两条技术路线,即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

       而前者最大的局限就在于对外部环境感知的不全面,在i-VISTA智能网联汽车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主任葛雨明用真实数据做了分析:发现路口、隧道、匝道是事故高频发生地,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对外部环境感知的不足。

       而网联式自动驾驶可弥补单车智能的不足,实现车辆与周围人、车、路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换,以此提升行车安全,降低车载设备成本,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根据美国交通部基于他们某一特定阶段600万交通事故做的一个分析,60%左右的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单车智能来解决,80%的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完善的V2X车路协同来解决,两者融合大约能解决96%的交通事故。

       所以,5G普遍被认为是车路协同的一个关键技术点,只有在高带宽低延时的支持下,车-路-人才能实现所谓的“实时互通”。

       当然,5G赋能车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不局限于自动驾驶,包括AR导航、疲劳驾驶监测、实时路况导航等应用,都将在5G的赋能下,实现质的提升。

       03

       行业如何应对这种趋势

       随着5G新基建的聚集落地,车辆网这一概念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发展,那么行业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首先要明白一点,5G与车联网之间,还处于探索融合阶段,整个产业也还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技术标准、功能都还有待完善。

       所以这注定了5G车联网的技术验证不会大规模展开,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城市级智能网联试点和示范点仅约40?个,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示范区约20?个。

       因此对于主机厂或者是相关供应商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紧跟实事”,密切关注5G车联网相关领域的标准推进和技术研发工作,以此跟上研发节奏。

       另一方面,在整个行业格局未固定之前,主机厂的玩家可以选择与其它机构合作,一同探索商业化落地方式又或是技术前景。

       业内比较有名的机构比如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拥有提供全栈式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能力,能提供包括V2X+智慧公交场景、V2X+自动驾驶环卫车场景、V2X+自动驾驶观光车、V2X+5G远程驾驶场景场景等在内的解决方案。

       另外,基于i-VISTA智能网联大数据云平台,中汽院还能提供V2X安全系统、高精度地图系统、封闭场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开放道路测试监管系统、车路协同运维系统等10大应用系统。

       对于主机厂以及其它参与者而言,车联网行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赛道突围。

       04

       未来还将持续利好

       作为5G技术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车联网(V2X)未来的发展同样前景广阔。

       早在2017年,中国就成立了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组织制定车联网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车联网?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而在2019年之前,我国就已经制定了国标和分配了频谱,更是在今年1月,工信部明确表态:C-V2X是中国唯一的车联网技术标准。

       接下来2020年5G车联网新基建,以及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布,未来30年的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短、中、长期都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C-V2X技术制式也是得到认可的,包括欧洲、美国在内的都宣布了将其纳入车联网制式,也就是说,全球最大的三个市场,中欧美三大区域都认可C-V2X的标准和技术。

       写在最后:?

       作为当前的风口,同时也是未来几年最具想象空间的技术之一,5G技术被从业人员寄予了厚望,一旦5G基站大面积建成落地,对于车联网而言,无疑于等来了“东风”,整个行业也会向前跨一大步。

       另一方面,正如大会上中关村企业工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所说:“我们不应该把车联网或者智能协同理解为一个单一的产业,它应该定义为一个产业体系或产业系统”。而其作为一个产业链超长、且融合各方产业的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必将持续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宣布不造整车,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汽车的OTA升级可以被简单分为两种,一种是FOTA固件在线升级(Firmware-Over-The-Air),通过给ECU闪存下载完整的固件镜像,或是修补更新现有的固件闪存完成,比如对车辆的动力系统、变速箱逻辑、电池系统、自动驾驶等部分的升级。

       另一种则是SOTA软件在线升级(Software-Over-The-Air),比如对车机系统的地图、语音包等在内的升级。

       就硬件部分来说,尤其是对于新能源车型,意味着整车研发可以不用所有的软件同步开发

       同时,车企销售也有了更多的玩法,就像特斯拉通过软件在线解锁功能的方式,车企完全可以用一款整车解锁出无限可能的车型组合,精简产品线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个性化。

       但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虽然获得了更为新鲜的体验,但是也同时埋下了被“割韭菜”的隐患,除了需要浅显地考虑到OTA升级的流量费用之外,解锁不同功能不菲的价格同样会让不少人感到不爽,这一点在特斯拉上已经有所表现。

对于消费者,用车习惯更应被改变

       对于大多数传统燃油车型来说,买车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付钱提车走人,即使是日常的保养和维修哪怕离开了4S店也不会走投无路。

       但是一旦整车OTA升级越来越成为标配时,也意味着车主和厂家也将越来越被牢牢绑在一起,就像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总不能永远不进行系统升级吧,这样即使是最新款的产品,使用体验依然是过时的,而这种前卫、新潮、舒适、高度智能的使用体验,只有厂家才能给到你。

       另外,部分常见的汽车召回,甚至也不需要再由车主专门开到4S店甚至返厂,对于涉及控制软件以及程序部分的问题,只需要通过在线更新修补OTA就完事,无论是对于车企还是车主都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为了防止有车企借此钻监管部门的空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则将汽车OTA升级纳入召回监管范围的通知,加强了对OTA安全问题的防范、举报及评估等相关工作,明确了车企不能通过后台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保证了车主的知情权。

国内互联网企业布局车机系统,正是盯上了这块蛋糕

       伴随着新能源车企以及传统车企极力走向车联网道路,还有不少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跨界融入。

       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的华为,如今更是掌握了5G基带芯片、以AI芯片为核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支持车载场景的鸿蒙OS等核心技术,并获得了高精度地图的甲级测绘资质。

       另一方面,在To C模式下,这些车联网所属的消费者群体,同样是一股可以转化为财富的巨大流量。

软件定义汽车,架构定义软件

       华为宣布,将进入汽车领域,但再次重申,华为不会造整车,而是把所有研发力量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并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华为是我国IT行业的巨头企业之一,有着深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在宣布进入汽车产业时,却一再重申不造整车,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中国车企市场已趋于饱和状态。

       不得不说的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众多,不仅包含较多的中国自主品牌,也包括很多的合资企业及部分独资车企。华为如果在此时进行汽车整车制造领域,将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虽然华为的实力雄厚,但如果因此不顾一切地分一杯羹,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二.现在进入整车制造市场,机会渺茫。

       现在中国的车企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汽车制造行业的技术也越发成熟,而华为在此之前主要是以IT行业为主来发展的,如果冒然进军整车制造领域,机会已经不存在了,也可以说是不具备的,这可能造成企业的经营困难。

三.选择成为车企的供应商,实现双赢目标。

       所以华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把成为车企的零件供应商作为目标,选择与众多的车企合作,实现与车企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这个做法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也是华为很容易可以做到的。

       华为是世界上的著名企业,实力强大,此次宣布进入汽车产业,将依靠自己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制造实力,实现与车企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是企业务实的态度。希望华为研发的汽车产品能够尽快投入市场,那么未来我们在汽车上将会看到更加高科技的产品,实现汽车驾驶智能化也将会成为现实。

又一行业巨头玩跨界,汽车领域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 电子与软件。 汽车 之心经授权转载。

       

        8月26日,江铃 汽车 CTO兼总裁助理黄少堂受邀出席 “SAE 2020 汽车 电子与软件技术论坛”,发表《软件定义汽车,架构定义软件》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软件定义 汽车 的背景、机会和挑战,并分析了顶层设计和实际执行中的痛点。

        汽车 圈内人士更习惯称他黄堂主,笔者听过很多CTO的演讲,很少有黄堂主这样,纯干货、零带货的。听众评价他的演讲,不仅有掌声,还有笑声,掌声代表礼貌和敬意,笑声才是内心的共鸣。

        *本文是根据现场演讲整理而写,尚不能领悟黄堂主精髓是万一,仅供交流、参考。

        01

        为什么强调软件定义 汽车 ?

        今天所处的 汽车 时代,我们前人从来没有这么幸运过,也从来没有这么焦虑过,更没有体验过。每一天都不一样,即使我这样有几十年 汽车 电子经验的老行家,面对今天这样从未经历过的世界,又能好到哪去了?

        最近,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业内突然兴起软件定义 汽车 ,而且如此红火。事实上,过去几年,如发动机的点火、喷油、排放,已经是软件控制了,底盘的AEB,还有自动刹车控制,包括自动转向。其实从底盘、传动、动力、车身,软件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 汽车 系统。但过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软件定义 汽车 。

        为什么今天突然间强调软件?最近我拿了一台华为的P40,内存到达516G,相当于一台电脑。因为得益于芯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在硬件的基础上,我们才得以在小的空间内做很多的事情。

        另外,消费电子对 汽车 行业的冲击,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促使人们的期望值不断的增加,人们不再忍受开一个豪华车,还用一个手机去导航。特别是90后、00后的消费者,他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人买个宝马、奔驰,做点小生意,他们更强调个性化的展现。而当我们打开 汽车 行业的软件库时,发现我们的软件代码量已经超过了飞机,并不在其他行业之下。

        02

        特斯拉效应

        记得2003年特斯拉成立的时候,当时我们在美国通用,对它不屑一顾,觉得它就像小孩玩玩具,闹不了几年的。时至今日,还有哪一个老牌 汽车 企业敢轻视特斯拉?人家只卖36万辆车,还不用赚钱,而大众、宝马、奔驰、通用、福特,这些传统车企加起来卖2000多万辆,但他们加起来的市值却抵不过特斯拉。说明 社会 不认可传统车企在创造价值。包括国内的新势力,别看车子只卖几万辆,甚至亏本,但与国内领头的销售几百万辆的车企,市值相差并不多。

        在国外,上市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股票的拥有者创造价值,经营者的工资是以股价来论的。你可以想象传统车企的管理者的压力,当初的通用贱卖土星、庞蒂亚克、悍马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华尔街的人坐在你办公室,你不卖,就得自己下岗。克莱斯勒当初也是因为股票不景气,迫使被菲亚特接收。

        像我这样早期对特斯拉不屑一顾的,今天再来看他们,Model S的网络架构拓扑图,非常规矩,这样的拓扑图很好,拿到一个拓扑图,用一个CANoe或者Vehicle Spy工具可以立项他的原始结构。第二代适当加了一个集成,到了第三代,你再用传统的电子电气拓扑图去画,画不了,也立项不了,简直就是杂乱扔在一起的。它的能力在域控制器里面,在软件里面,你从外表去仿画他的架构,很难做到。特斯拉重新换了一种不遵守 汽车 行业传统法则的方式,自己单跑了 。杂乱中,其实彰显了它的软件能力。

        03

        架构定义软件

        我们注意到,最近各大车企成立软件中心,但很难招到人,IT的人做嵌入式软件是一个鸿沟,虽然都是软件,但不用的平台,不同的应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从架构到云管端,因为结构不同,控制方法不一样。我们通常讲结构下的软件。我们先要定义软件架构本身,再定义功能,再建立通讯网路。

        首先要定义好架构,然后针对场景的设计,比如自动驾驶的场景、路面, 娱乐 系统,商用车、物流车的场景跟乘用车又不一样,场景定义就不一样。回顾 汽车 网络架构,以前只有电器架构,没有什么电子和软件。比如发动机点火就是用一个高压线圈,开关一弹,能量释放,产生火花,点火。油是共轨的,哪个阀门开了,就滴到哪个油缸里。后来才有了基于发动机的电子模块,也就有了电子电器架构。现在,随着智能网联 汽车 的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以后,将演变成车、路、人协同电子架构。

        在传统 汽车 人看来,Model 3 的架构简直是一个大杂烩,而传统的车企,如大众MEB的架构就比较规矩,很难说谁的更好。但用户其实并不关心你背后的设计,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恰恰在于整体架构,而软件是架构的关键要素,软件实现是战术,架构是战略。

        车云一体电子架构是我们今后要做的事情,我们以前总是在做车上测试、网络测试、模块之间的测试。既然车云已经形成了,为什么不把车网跟后端网一起进行测试呢,每个信息传到后面如何保证是正确的。我们的测试流程里并没有涵盖ISO 26262,IOS 26262只是定义到车上的,如今的 汽车 哪里只是车上的呢?

        所以你说特斯拉完全不遵守26262和AUTOSAR,也有一定的道理。当他发现传统标准局限的时候,就需求创造出自己的路。

        同样,车云一体的电子架构,他们各模块之间的协同,有哪个现有的标准可以参考呢?标准体系并没有完全跟上行业发展和产品的需要。我曾经当过两年ISO的编委,召集一帮人讨论两三年,究到每一个0和1, 严肃性是有的,但你可想而知,每个企业派出去的人,一般也不是最有价值、最忙的,我们不必将标准当成是圣经。我们需要尊重标准,但如果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使用,消费者并不会为这个买单。在传统的主机厂,上万人,最顶端的很难知道下面的事情。

        我们的中央计算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芯片商的能力,芯片能力的提升,促使电子架构向区域架构发展,从而为软件功能迭代提供硬件平台。 我们最早做ADAS,一个机械式的毫米波雷达的成本是3000美元,只有凯迪拉克上能配,今天已经下降到了两三百人民币。硬件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才让智能 汽车 成为现实。我们今天谈智能,并不是我们的前辈很蠢,而是没有如今的整个技术环境支撑。

        Model 3 的中央计算模块,采取区域控制,不是功能域控制,有人说是为了节省线束的成本。我的理解是,它把模块、智能配电、传统保险,都用电子保险控制了。而我们传统的网络架构,控制0和1,起步、唤醒、休眠。如果把电源都控制了,就不存在休眠、唤醒了,一通电都醒了,一断电都休了。既然把电分开了,就必须有前、左、右控制,如果把所有的保险都放一个盒子里,就变成烤箱了,所以有几级分电。这是基于功能的需要进行这样的定义。

        传统的软件架构,有以下特点:

        如果我要更新一个ABS,那关联的BCM、仪表、网关都要改,而且都分属于不同的供应商,代码也是别人写的。从这一点也应证传统车企被供应商绑架了。

        新的软件架构下:

        今天,在域控制器的概念下,关键的模块都是自己开发的,你要改一个节点,或者要改不同的节点,可以通过功能定义,不再以模块去刷新一个,而是以服务包的形式进行更新。而且软件还可以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收费,改变车企的运行模式。原来 汽车 卖出去以后,跟车厂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当我们具备软件基础能力,软件模块需要做什么,车企的应用软件如何建立?

        按传统思维,我们总希望通过智能驾驶一个方案做所有的,很多模块是一个公司做。按新的模式,做感知的、做定位的、做决策的、还有做执行的,用一个渐进的方式,不需要大,这样供应商就不是做一个模块,而是重复的流水线。我们所合作的企业并不一定要大,但是要精,然后不断地完善。这个时候软件就变成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但我们需要把层级定义清楚,把接口定义清楚。

        同样,智能座舱领域也是一样,我么把它分成几个模块,把底层定义清楚,主机厂有能力的多做一下,能力弱的少做一些。

        软件的另一个核心是OTA,没有OTA软件的更新,软件也无法定义 汽车 。通过更新,可以不断地满足用户的体验,重新定义数据形态,根据软件更新的范围,内容,安全度,让 汽车 在生命周期内有再生命力。具体体现在:

        OTA结合5G,再加上车路协同,整个生态链和供应链也将被重新定义。在这个全新的产业生态中,4S店的模式可能会发生颠覆。当你有大数据,有GPS定位,可以通过线上诊断、线下换件的形式。如果是涉及到软件更新,在家里就可以通过OTA修复BUG。

        04

        软件定义 汽车

        我理解的软件定义 汽车 是:软件深度参与整个 汽车 的定义、开发和验证流程,并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持续创造价值。

        传统车企开发一个车往往需要三年,包括概念设计、定义方案,再冻结、下车体制做、样车制造、三高测试、标定等。如果软件定义 汽车 还在这样的流程下进行,三年前开发的软件,在三年后可能就已经被淘汰了。因此,软件定义 汽车 要颠覆整个 汽车 开发流程。这将是很多车企巨大的挑战,大公司制定流程往往是很大的梯队,而管理层中,基本都是做底盘、车身等传统部件的出身的,他们的软件的概念还比较缺乏。固化的流程让传统 汽车 人很安全、很可靠。这就制约了组织的更新和发展。

        要实现软件定义 汽车 ,要没有一个革命性的,从组织架构,CEO层面变革,只可能被淘汰。

        我读MBA的时候,去过芬兰的诺基亚。当时,整个芬兰为诺基亚自豪,这么小的国家,诞生如此成功的企业,它的手机以质量著称,充电可以用一个星期。苹果出来的时候,我们都笑了,不小心掉地上,屏碎了,每天还要跟祈祷一样,把电源插上去充电。其实诺基亚并没有做错事,当初MBA的范例都是它的成功。如果我现在再去读MBA的话,范例会不会是它如何失败的。时代在变,即使你没有做错事,但别人做的比你更好。

        很多机械类的东西,要改一个字,开一个模,到今天仍然需要上千万成本。而软件只需要一次开发费。并且可以个性化的定制,借用其他行业的生态。软件定义 汽车 的驱动因素 具体表现在:

        用户层面:

        OEM层面:

        舒适的驾乘环境,改变未来出行方式

        软件定义 汽车 赋能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学习用户、车辆自身、周围环境并适时作出适应性调整。

        05

        软件定义 汽车 的要素

        传统开发模型:

        面向软件 汽车 的开发模型:

        有人问,可不可以一步到位?虽然我们想这样,但一方面是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是供应商不是这么排的,而且这个过程是要跟供应商及整个供应链讨论的。你有多大的市场?怎么玩?谁有权力去定义这个规则?有权力定义规则的人生活已经很舒服了,为什么要颠覆自己呢?对于大多数传统车企,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渐进式变革。

        电气架构、远程升级、网络安全、大数据是软件定义 汽车 的基石。

        智能互联和智能驾驶推动了 汽车 行业的升级。需要全新的网络架构,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和平台。比如芯片厂商、运营商、BAT等互联网公司,过去这些与 汽车 没有联系的企业都渗透到了 汽车 行业。再往后,公路局、收费站,国家检测局都将加入 汽车 生态圈。

        06

        软件定义 汽车 带来的挑战

        随着软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软件之间的交互、测试,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车厂都搞个自己的操作系统,都认为自己是最牛的,打开一看,其实都是抄了别人的,就改了两个字,把一个完美的东西改成了不完美的东西。

        软件开发模式仍然 苦难重重

        短期阵痛:

        软件定义 汽车 中长期挑战:

        07

        结语

        我们今年所经历的时代是 汽车 行业前所未有的,在软件定义 汽车 层面,中国与世界同步甚至走在前列,没有对标与参考,在焦虑的同时,也是幸运的。需要行业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要共享、讨论、坦诚布公,才可能取得共同的、共有的进步!

        最后借用一句七绝:

        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先

       这段时间,IT行业的大新闻是一波接一波。先是硬件巨头英伟达考虑用400亿美金收购芯片技术公司?ARM;紧接着半导体公司?AMD发布最新一代游戏显卡,对英伟达的显卡市场造成威胁。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最近IT行业的大新闻主角都围绕着一家公司,它就是由美籍华裔黄仁旭创办的图形处理器制造商——英伟达,面对AMD的显卡攻势,老黄会做出怎样的应对?

       近日,老黄的英伟达终于有了新动作。可谁也想不到,英伟达这次的新闻并没有对AMD的攻势作出回应,而是在汽车领域宣布与现代汽车展开合作,为现代提供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的网联汽车服务。

       事情好像越来越乱了,既涉及IT圈子又涉及到汽车领域,老黄心里到底打着什么算盘。也有许多吃瓜群众吐槽说:“老黄这是怕了,不敢跟AMD竞争,只好跑去造汽车了。”

       说出这些话的人,显然,太稚嫩了,因为车不是谁都能造的。

       作为一个汽车小编又是老黄个人的粉丝,帮大家梳理一下老黄与英伟达这些年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看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或许自己早就用上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产品了。

       传统车企抛出的橄榄枝

       把时间拨回到2005年,那时的英伟达还在专注图形处理器(GPU)的研发与生产,旗下的GeForce系列游戏显卡在家用领域难逢对手,在性能和功耗上远远超过竞争对手ATI(后被AMD收购)。

       同年,奥迪找到英伟达,向英伟达描述了未来的汽车技术,并指出以后的汽车将需要一颗聪明的大脑。传统汽车制造业抛出的橄榄枝让老黄很心动,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老黄每次穿着皮衣发布一代又一代游戏显卡的同时,背地里早已成立汽车部门并进行车载芯片研发。

       经过6年的研发,2011年奥迪在新款A8上采用了来自英伟达的3D导航系统显示芯片。依靠英伟达芯片出色的图形处理能力,车载屏幕呈现出生动逼真的图形效果,而且能达到1280x600甚至更高的高清分辨率。

       同年,奥迪的老对手宝马也与英伟达达成协议,宝马将要为旗下所有车型的车载屏幕换上英伟达的GPU。有了宝马和奥迪的认可,英伟达随后收到越来越多传统车企的订单。凭借着优秀的图形能力,英伟达正式进军汽车芯片市场。

       与特斯拉的蜜月期

       英伟达并不满足于为传统车企提供图形处理解决方案,它想给车企提供特别计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支持,实现一个跨界融合效果。2012年,特斯拉主动找到英伟达,它们都是新兴科技企业,战略目标高度一致,都将目光放在了自动驾驶领域,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蜜月期。

       Autopilot系统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它的硬件由摄像机,超声波探头以及雷达组成,这些硬件会将所探测到的数据递交给名为“Tesla?Vision”的软件系统。这些都需要一颗强大的GPU来提供算力支持。

       2015年英伟达带来Drive?PX芯片,算力(单精度浮点计算能力)2Tops,支持L2级自动驾驶,足以满足Tesla?Vision的运算需求。英伟达对于GPU以及自动驾驶的决心不言而喻,特斯拉也坚定的和英伟达站在同一阵营,推动英伟达在自动驾驶研发和设计上继续前进。

       2016年,英伟达发布Drive?PX2,算力8Tops,支持L3级自动驾驶。这颗芯片被搭载在特斯拉Model?X,?Model?S,?以及Model?3这些车型上,为特斯拉解决自动驾驶需要的计算性能。

       可惜在2017年,特斯拉开始自主研发汽车芯片,两家科技巨头的合作也宣布结束。而老黄在听闻这个消息后表示:“如果特斯拉自主芯片的研发遇到什么麻烦没有成功,马斯克可以给我打个电话,我很乐意帮忙。”

       从幕后到台前

       虽然停止了与特斯拉的合作,但是英伟达还是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先是在2017年发布Drive?Xavier,算力30Tops,支持L4级自动驾驶,最新一代则是在2019年发布的DRIVE?AGX?Orin,算力200Tops,支持L5级自动驾驶并兼容L2~L4级自动驾驶。

       根据英伟达官方的资料,在2020年《自动驾驶汽车计算平台》报告中,英伟达(NVIDIA)在自动驾驶汽车平台领域位列榜首。

       同时该报告也对开发乘用车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公司进行了排名。在排名中我们能够看到使用NVIDIA?DRIVE生态系统的许多知名公司,如百度、戴勒姆-博世、福特、丰田等,这些公司都采用了英伟达的AI解决方案。

       领先业界的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是英伟达现在的杀手锏。同时与特斯拉的合作也让它明白,与其只给别人供应芯片,不如自己芯片、软件一手抓,为车企提供完善的车内解决方案。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英伟达与现代合作,为其提供一整套的NVIDIA?DRIVE车载信息和娱乐系统。

       写在最后

       梳理英伟达的汽车领域布局之后,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老黄的英伟达第一次接触汽车行业是因为AMD的显卡太弱了,威胁不到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英伟达这次正式成为现代汽车的合作伙伴则是因为AMD的显卡攻势太强了,想要避避风头。

       当然这只是一种调侃,我们当然还是希望他的英伟达能够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得更成功,这样就能为我们用户带来便利、安全、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汽车it化”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汽车it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