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麟重工江苏有限公司_赛麟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英文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赛麟重工江苏有限公司问题集合。我将根据我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和详细的回答,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大家的学习和思考。
1.合肥的中场战事
合肥的中场战事
文?|?李一帆9月3日,合肥市包河区方兴大道上,一辆安凯自动驾驶客车缓缓驶出。和它一起的是一整支自动驾驶车队,有包括来自大众、江淮、奇瑞、蔚来、四维图新、百度Apollo等在内的十几家车企和科技公司。
这队新能源整车的集体上路测试,标志着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示范线正式开通。
9月4日,包河区公开了7月签署的《合肥(包河)智能网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内容,涵盖新能源充电桩、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心等7个项目,总投资45.84亿元。
9月5日,合肥宣布拟与蔚来汽车合作推广建设换电设施,计划在2020、2021年新增换电设施40座。目前,已初步选定2020年拟建的20座换电站,均为国有公共停车场,由合肥充电公司负责实施建设。
合肥,正在以未来之名的造城之路上,越跑越快。
新合肥已经被新媒体“定性”,这是一座“风投之城”。
2005年,随着互联网市场坚冰的消融,中国本土品牌的创投机构开始萌芽。
高瓴资本,就是在这年正式成立,并将第一笔投资投给了腾讯。后来,百度、滴滴、京东、美团、去哪儿、摩拜等诸多互联网巨头和独角兽的背后,都有高瓴资本的身影。
同年,百度的上市更是彻底打消了西方投资者的疑虑,来自美国的风险投资者们也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了这个曾一度被他们忽略的东方市场。
红杉资本于2005年正式成立中国基金。再后来的红杉中国投资名单上,是一串比红杉自己还更耀眼的名字,阿里、京东、蚂蚁金服、今日头条、新浪网、饿了么、爱奇艺、拼多多、快手、大疆、蔚来汽车……
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只是当年中外风投机构的代表,除了他们,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新兴和老牌创投机构,都选择在中国安营扎寨,寻找更多投资机会。
所以在中国的创投发展史上,2005年是个绝对应当载入史册的时刻。
而合肥的风投起家,和高瓴红杉们几乎同时。
不一样的是,高瓴红杉们瞄准的是呼之已出、正呈上升态势的中国互联网和新型商业模式,譬如腾讯早已凭借QQ后来居上、大放光芒。
合肥挖掘的潜力股却是实得不能再实的实体经济,而且“潜力”到现状有些令人发指。
2005年,合肥确定了“工业立市”的城市战略。怎么“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招商。
于是,那一年的合肥开始大搞建设、大拆违建、大手招商,在一片争议声中陆续拉拢了美的、格力、海尔、TCL等十几家家电品牌落户合肥。现在合肥的家电规模已经称霸一方,成为了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首,这是后话了。
当时,家电需要显示屏,美的、格力、海尔们即便落户合肥,显示屏却依然要从国外进口,这就意味着合肥并没留住更多的利润。合肥当机立断,要在合肥再造显示屏。
他们选中了京东方。
那时候的京东方并不起眼,在行业里被国外的LG、三星、夏普爆锤,还要与国内的上广电、龙腾光电、天马微互争雄长。在落地合肥之前,京东方5代线、4.5代线的运营和销售成绩都不理想,一度亏损到翻身不来。
而那时的合肥又好到哪里去了嘛?也没有。
2005年,合肥GDP仅排在全国第75名,很多籍籍无名的小城与之相比都遥遥领先。
根据《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的记录,彼时京东方6代线项目的选址城市主要目标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等地区,结果被合肥邀请后,他们发现合肥政府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全套建厂用地、规划方案、人才供给等等,而且市委书记愿意亲自挂帅,市长亲自操盘项目推进。最终,2008年,顶着一片非议,京东方6代线项目落户合肥。
合肥给京东方的承诺是,除土地配套、能源供应等政策性支持外,6代线项目所需的175亿元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合肥市政府先期投入60亿,战略投资者投入30亿,如剩下的85亿投资引入或增发不成功,合肥市政府会帮其解决。
合肥财大气粗吗?当然不,2008年合肥市的财政收入仅为301.21亿元,175亿元直接占据了其六成财政收入,为给京东方托底,合肥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在合肥市政府历史上,从来没有为哪个企业出过这么多钱。
甚至当年有官员透露,“为了项目能上马,合肥做好了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的准备。”
2010年,京东方6代线正式投产,然后一举成功,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从此,6代线成为京东方的发展转折点。
后来,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也先后选择在合肥建成投产,人们纷纷感慨,合肥再造京东方。
再后来的故事,就变成了京东方“反哺”合肥。
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超过了1000亿元,外界保守估算,京东方带动的GDP,已经超过了合肥年度GDP。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显示领域的企业跟随京东方,接踵而至合肥。
这时人们的说法开始变成,“京东方撑起了整个合肥经济”。
京东方与合肥的“相濡以沫”,是“中国屏”的故事。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芯”的故事。
那就是合肥长鑫。
和京东方当年的发展背景神似,曾经我国的存储器、芯片等集成元件也大多依赖于进口,美韩企业占据着95%的市场份额。于是合肥在扶持了1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后,2016年与兆易创新成立了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其中,合肥市政府出资75%,兆易创新出资25%。
合肥亲力亲为地“风投”长鑫。起家的那段时间,要钱,政府共同出资搭建了价值百亿的生产线,还购买了关键专利,一期投资规模180亿左右;要地,没问题,10个月厂房和设备就安装完毕,创下了当时行业的最快起速;要人,中国科技大学早有准备,那年有的毕业班里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投身到了芯片行业。
这是很多风投机构都难以给予的投后管理服务。
2019年,合肥长鑫终于宣布8Gb颗粒的国产DDR4内存量产;2020年5月14日,长鑫制造的首款国产内存芯片,成功在京东首发,实现了中国企业在内存条上0的突破。
这组光威产品系列直接打破了美韩厂商在DRAM产业的垄断,一度卖到脱销,令金士顿等企业闻声降价。
当时有科技博主这样评论:“自从合肥长鑫发布了光威国产内存,金士顿、三星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光威弈Pro正式上市,首个纯国产DDR4内存条,沸腾了整个科技圈……”
在合肥长鑫的“引力”下,力晶科技、联发科技、群联电子等一大批半导体企业也相继选择来到合肥驻扎。
能在这些动辄几年甚至十几年才看到投资回报的产业收获至今,合肥市政府的眼界、勇气、决心和耐心都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再说到近两年,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蔚来。
合肥市政府与蔚来签署最终协议的时候,其实也正值蔚来连年巨额亏损(2019年亏损高达113亿元),资金链危急,而且行业前景不明的时候。
经过缜密的考察,合肥大手笔地给到蔚来70亿元的战略投资,为其再次争得了活下去和赢下去的资本,蔚来总部也因此落户合肥。
以现状来看,蔚来的交付量和股价涨势都非常理想,还实现了毛利扭亏为盈,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没有之一的排头兵。
除去这三大著名“风投”案例,还有科大讯飞、国轩高科、中国电子、协鑫集成、国盾量子等各种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都是在合肥完成了从0到1的质变。这一点,内陆能做到的城市屈指可数。
20年前,合肥被群嘲为“中国最大的县城”;20年后,2019年,合肥GDP已经达到9409.4亿元,经济体量相继超过了10个省会,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2020年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合肥和佛山更取代了昆明和宁波,第一次成为“新一线城市”。
前不久一个台湾节目甚至都注意到了合肥,节目里说:“培养半导体聚落成形,台湾用了30年,可合肥却仅仅用了五年……它可能是中国科技之都。第一代资讯技术在这里,高科技设备在这里,半导体在这里,生物医学在这里,新能源智能汽车在这里……全部是现在最前沿的技术!”那个语气,和当年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时的不可思议,一模一样。
可见政府一旦选对了产业级风投,创造的动能就非同小可。
但其实,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这些成绩,仅仅是“成为合肥”的中场战事。
一方面,是合肥“成为合肥”的中场战事。
合肥其实一直是个值得研究的“起而盛”的城市。
不只是这些年,比如在工程机械领域,几十年前三一重工连影子都还没有的时候,合肥的老国企矿山机械厂就摘得过挖掘机国家金奖。
比如在家电领域,中国第一台VCD万燕牌就是诞生于合肥,1993年单价四五千元,比当时中国年人均工资还要高,而且市场占有率100%;还有本地其它家电品牌美菱、荣事达等,同样一时锋芒。
再比如咱们的本行,说江淮汽车是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业的起点之一,不为过。
合肥吃螃蟹的勇气和传统,从来都存在,也一直没消失。
只是这儿的企业又很容易“盛而衰”,矿山机械已在行业“销声匿迹”;万燕、美菱,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这些名字;江淮也日渐式微,成为了大众、蔚来的代工基地……就好像,擅于创业,却难以守业。
当然,现在的“合肥模式”已经不同以往,也不同于传统的政府招商。从资金运作的角度看,合肥现在这种资本化招商的模式,能比原来更加确保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从目前已经“风投”成功的几个行业来看,这些行业在合肥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但依前车之鉴,合肥仍然需要长期绷紧“投后管理服务”的心弦。
另一方面,这也是其他城市想要“成为合肥”的中场战事。
合肥的成功让很多二三线城市跃跃欲试。比如重庆就是同样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了6家企业成功上市,还有20家企业在上市辅导期,其中不乏宇海精密、中科超容等高新技术企业;还比如苏州也是借助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资博瑞医药、江苏北人机器人等完成了上市。
这些都是“风投治市”的成功先驱和后驱。
但治失败、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其实同样不在少数。
就说我们熟悉的汽车产业,南京的拜腾、博郡,南通的赛麟、青年等等,都是政府“风投”留下的一地鸡毛。
身为政府,只有对产业发展前景和重点企业、项目本身都有足够专业的判断力,才能确保成功。就像即便是当年合肥投资京东方,结果如何也是要到若干年后才能定论。所以深入调研与分析是重中之重,务必弄清楚对方是否真有实力、有潜力,而不是盲目跟风,最后留下涉及多方的烂摊子。
合肥政府当年能做到多专业?有个说法是,很多合肥招商人员到企业转一圈,就能准确估算出厂房加设备的投资额。
你看合肥与京东方、蔚来的合作,都是在企业处于困境、受到怀疑时启动的。这比那些只想跟做“风口上的猪”的躺赢型政府,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当年的深圳有多难学习,现在的合肥就有多难效仿。
合肥的故事,是一座城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企业战场中突围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故事。
但我们关心的其实不仅仅是胜利本身,还有这个突围者在每个关键时刻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逆流而上,选择知而后勇,走一条最艰难的路,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顶峰。
时代越来越需要高新技术,“成为合肥”是场持久战,套用丘吉尔的那句话——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赛麟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赛麟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